混在漢末

驚訝(1)(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二天一早,眾人按照昨ri安排好的辦法,吃了早飯後都各自行動了起來,由於廖席和段玉倫是負責搜索亭裏,也是耗時最長的事,在拿到王勝開給他們的公文後,就一起出了亭部,按照廖席的辦法,分頭行動起來,沒多久,繁桂杜實也相繼出門而去,王勝和馬名則是最晚出發的,由於路不遠,王勝這次是步行而去。

    王勝的第一站就是昨天到過的右衛裏,這到不是王勝估計檢便宜,走近的,隻因為昨天的疏忽,導致右衛裏的裏長趙成差點被訓斥,王勝心中有些不忍,這次去除了公事外,也有象解釋的想法。

    出了亭舍不久後,就見到了右衛裏那略顯寒酸的牆垣,一如昨ri見到的一般。到了裏門外,門下監見王勝在次到來,忙小跑著出來,象王勝施禮問好。

    王勝則隨意的還了半禮後問到“亭部中可有人來?”

    “有,剛廖君來過一趟,沒多久就帶了五六個人出去了。說是去搜查什麽”

    “恩,裏長趙成可在裏麵?”

    “在,在,亭君要找我們裏長嗎?亭君先在這等等,小人馬上進去告知裏長”

    “不了,這次前來,有事和裏長商量,你就不必去了,我自己進去找”王勝謝絕了門監的好意,帶這馬名進入裏中。

    裏中一如昨ri一般,隻是由於時辰尚早,裏街上行人不多,沿著道路,王勝和馬名很快就來到了彈室,裏麵似有話聲傳出。

    王勝並沒有馬上進入彈室,反而仔細觀察起昨ri來時未曾看仔細的門口石碑。

    石碑高約2丈,寬五尺,待看過上麵所刻第一行後,王勝心想,原來是塊“父老僤”的約束石券。

    王勝自從穿越以後,來到鄉間,這在後世名聲並不怎麽顯的漢代鄉間“合同”卻是第一次看到。

    “父老僤”這東西實際上就是裏中居民,出錢湊地,然後在借給裏父老的一種形式,以供裏中應公事而要開支的費用,裏父老由裏中有一定資產的德高望重者擔任,負責協助裏長管理裏中的一些秋二祭,是個比較繁瑣的職位,但有個比較尷尬的地方卻是,裏父老雖然是一種榮銜,和鄉父老一樣,但裏父老是不入流的,也就是說不入朝廷官吏體係,是沒有任何報酬的,作為協助裏長管理裏民,又負責裏中chun秋二祭,那麽因公而支出的費用,由裏父老一人負擔,顯然這是不合理的,所以為了能夠讓裏中因公而支出的費用有著落,“父老僤”也就應運而生。

    這塊這塊寫著券書的石頭並沒有經過怎麽打磨,石麵上也顯的比較粗糙,但字跡比較清晰,應該是才立了沒多久的,字的排列也並不整齊,用鋼釺刻鑿三十多個人名在其上,除了人名外,還有大約一百多個字,大致的意思是“農曆甲寅年,熹平三年,右衛裏某某人等裏中三十多戶父老僤成員,在裏中彈室共同立下此約束石券,湊錢八千,買地四十五畝,(邊塞,荒漠,貧瘠土地東漢末期一般為100-300錢一畝,和內地的土地是不可比的)借給裏中按家資可以當裏父老的人經營,以收獲的穀物賣錢的收入,來供給裏中因為公事而出的開銷。

    如家資不足,難當裏父老的,要將這四十五畝地交出來,交給其他家資夠當裏父老的德高望重之人,如裏父老亡故,可以將此地交與後代掌握,時代傳下去,如果僤中成員在無人有足夠的資產擔當裏父老,那麽作為發起人的祭尊,主疏可以將地收回,在轉租出去,獲得的收入仍然要用於裏中公共費用的支出,不得私用,如祭尊,主疏亡故,而僤中成員仍無人有足夠資產擔任裏父老的,可由祭尊,主疏的後人掌管。

    王勝將石碑看完後,帶著馬名進入彈室中。

    彈室中正聚集在一起商量事的裏長,和裏父老,見王勝進來,紛紛站起行禮,裏長行完禮後,笑著說到“王君,馬君,你們怎麽來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