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崛起

第五百四十一章 終於迎來殲轟八首飛的重要時刻(1/2)

    殲轟八下線首滑成功之後,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有不少的軍迷都跑到希飛來打望了,他們相信可以再次看到殲轟八的身影。

    而確實他們看到了,隻是他們也不敢輕易的拍照,發到網絡上。

    他們在等待一個令人激動的時刻,殲轟八的首飛。

    軍迷們看不到的時候,此時還有一架殲轟八原型機,已經在某個巨大的試驗室內,五花大綁地準備進行一項重要的測試,那就是整機靜力測試。

    靜力試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出現問題,那意味著很多設計都要進行修改,主要是結構上的設計要修改,那樣就會耽誤研製進度了。

    靜力試驗也是非常的複雜,它需要在戰機內部和表麵貼上千張的貼片,以獲得這些部分的數據

    早期中國研製戰鬥機,比較多的出現結構上的問題,比如殲八戰鬥查機。

    1968年9月15日,殲-8型飛機0架進行了整機靜力破壞試驗。當加載到9%設計載荷時,機身多處折斷,試驗結果不合格。麵對挫折,廣大技術人員沒有氣餒,繼續攻關,到1968年1月加強了結構的薄弱部位,驗證和澄清了各種技術問題。

    1969年7月5日上午9時許,在沈陽飛機製造廠機場上,試飛員王煥進行了首次試飛,高度為000米,時速500公裏,取得了圓滿成功。

    那時候的設計相對比較落後,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也是在所難免,而到了現在設計手段先進,基本上不會有這方麵的問題,但是這個試驗還是必須要做的。

    不然將來戰機定型服役了,在空中出現結構上的問題,嚴重一點就會導致機毀人亡的事故。

    當然靜力試驗的手段和方法,早期的時候和現在也是不一樣的。

    全尺寸結構靜力試驗的加載係統非常的複雜,早在四十年代也就是二戰時期,靜力試驗時就把飛機倒過來,用鉛粒或砂粒裝在袋中模擬機翼分布載荷;用鐵塊吊在繩索上模擬集中載荷。

    以後改用電動機械加力器或液壓作動筒和千斤頂加載,到了七八十年代就更先進了,有了計算機控製係統,可以用精確控製荷載的電動液壓伺服係統自動閉合回路協調加載係統,幾百個加載的點,在計算機的控製下精確的加載和卸載,然後采集到的數據也是用計算機來處理。

    就如同大鵬汽車的L去做碰撞試驗一樣,殲轟八進行靜力試驗也是破壞性的一種試驗。

    不過還好,殲轟八的設計非常到位,留下的冗餘度是比較高的,所以盡管加載到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荷載,也沒有發生一點的結構破壞。

    靜力試驗結果非常的完美,殲轟八也就此準備要進行首飛了。

    除了靜力試驗完成了之外,殲轟八的幾次滑行試驗也是相當的穩,沒有發生什麽問題,這在中國航空史上還真是從來沒有過的順利。

    這就是因為有了殲轟七B打下的基礎,所以殲轟八的設計就更為完善了。

    殲轟八的首飛,可是牽掛著很多人的心,不少的大領導都要來參加殲轟八的首飛儀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