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崛起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中國首部機載相控陣火控雷達(1/2)

    專家組走後,一飛院上上下下又進入到了一個無比繁忙的狀態。

    林鵬知道大飛機項目正式立項,還有待時日,新殲轟項目同樣如此,至少還要半年甚至一年才有可能正式立項開始研製。

    現在林鵬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殲轟七B和出口型的FB-1A順利的搞好,當然這其中的改進幅度也是相當大,不等於重新設計一架飛機,但也差不了太多。

    倒是巴巴羊要的那一批飛豹,改動幅度要一點,所以這個並不算太難,利用現在有的殲轟七A生產線就可以生產出來。

    殲轟七B以及砂特和挨級要的新飛豹,那就不一樣了,不僅僅是前機身和進氣道要改,還有主翼和尾翼,甚至部分機身都要改,這其中的設計和計算工作就相當大了。

    還好這些統籌安排的工作,都有唐總師在一手的謀劃,林鵬這些日子跟著唐總師也學到了很多,特別是如何當好一個總師,那就不是一就能教會的。

    一架飛機涉及到的專業和方麵太多了,有數百上千家供應商需要協調,所以唐總師應該算是最忙的人了。

    而林鵬呢,主要還是給唐總師打打下手,每次開協調會什麽的,林鵬幫著唐總師寫一些資料什麽的。

    但是不管怎麽樣,事務千頭萬緒,總要一步一步來。

    砂特要的全新飛豹,可是要帶相控陣雷達的,自用的殲轟七B同樣也要用相控陣雷達,當然了相控陣雷達也分有源和無源,對於殲轟七B和出口型的FB-1A來,無源相控陣雷達就可滿足要求。

    畢竟在二零零五年這時候,不要中國在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研製方麵還處於起步階段,就是歐洲英法德三國聯合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也隻不過完成了樣機的試驗工作,離實用化還有一段距離。

    在機載相控陣雷達研究方麵,國是最先進的,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完成了配裝F戰鬥機的AN/APG-77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的研製工作。

    國人的AN/APG-77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機載火控雷達,它有著二千個/R組件,對雷達反射麵積為1平方米的目標,探測距離最高達到10千米。

    而毛子則是在八十年代就研製出無源相控陣雷達,但是有源相控陣雷達也還處於研究當中。

    本子的電子工業非常強,所以本子的F戰鬥機倒是用上了其自研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據稱其探測距離達到八十公裏,當然這個不算先進了,畢竟殲轟七A的平板雷達也可以達到這個距離。

    自上次林鵬把陣風等幾款國外戰鬥機的技術資料弄到空警000預警機上之後,國內的幾大電子研究所,就開展了對這些國外機載火控雷達的研究工作,並用於自有型號的改進上。

    可惜的是那些戰鬥機上麵,沒有相控陣雷達,就算是最新的陣風戰鬥機上麵,用的也是PD雷達。

    中國雖然也搞出了自己的爭氣機,空警000預警機,上麵用的就是相控陣雷達,可預警機的相控陣雷達和戰鬥機的機載火控雷達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特別是要做到型化,這一點很難,戰鬥機的機頭空間有限,又要讓它看得遠,所以就連歐洲和毛子都還沒有一款有源相控陣雷達投入使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