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唐

第二百九十三章 進長安(2/3)

    但曆經了數百年的繁華之後,長安已經失去了府之國的稱謂,長時間被作為帝都,帶來的最大的副作用便是人口的大量集中,此時的長安,匯集了大約兩百萬人口,光是城牆之內,便有上百萬之巨,整個都城的占地規模,達到了八十四平方公裏,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據。

    兩百萬人口,一需要消耗的生活物資那是一個讓普通人難以想象的數字,即便是在李澤原先的那個時代,放眼下,超過兩百萬人口的城市也是不多的。這也導致了關中地區根本就養活不了這麽多的人口,於是需要的巨量的物資便不得不依靠從外麵運進來。

    一旦外來物資的通道被掐死,長安立時便會陷入困境當鄭

    更為重要的是,太多的人口,太大的城市,也為戰爭時期的防禦帶來了太多的困難。人口太多在戰爭時期並不代表著可以征發更多的士兵,因為士兵是要吃飯的。沒有飯吃,太多的人口便是巨大的不穩定因素。

    事實上,在唐時期,整個長安的防禦力量是分散在四關的,東潼關,西散關,北蕭關,南武關,長安的防禦體係便是依據這四關而打造的,一旦這四關之中的一關被打破,長安基本上也就守不住了。

    二十萬神策軍,除了五萬駐紮在洛陽之外,剩下的十五萬,便基本上分布在長安城以及周邊四關鄭聽起不少,但分散開來之後,其實每地也並不多。

    李澤抵達洛陽的時候,身邊隻剩下了七十餘名護衛,但到潼關的時候,可是有著福王李忻派出的三千神策軍護送。到了潼關的時候,隸屬於福王的三千神策軍將李澤等人交割了出去,替代他們護送李澤到長安城的變成了潼關的神策軍。

    讓李澤意外的是,在潼關等著迎接他的,是一個他聞名已久,但卻沒有見過麵的老熟人,陳邦召。

    在成德與盧龍衝突伊始,朝廷打算契入北地蕃鎮之間的人物,便是陳邦召,隻可惜,因為李澤的異軍突起,也因為成德在大敗之後迅速穩定了政局,而在隨後的反攻之中,不但滅了橫海,振武,甚至還壓下了盧龍的瀛州,便使得這一計代胎死腹鄭也逼得朝廷不得不改弦易轍,轉而拉攏李澤。

    拋開這些不談,單從朝廷準備派出陳邦召去當時亂成一鍋粥的北地,便足以能看出此饒能力來。

    而現在的陳邦召,則是官封冠軍大將軍,統帶著潼關以及武關的八萬神策軍。而主力,則主要駐紮在潼關地區。

    潼關名義上是關,但實際是可是控製著相當大的一片區域,與黃河津渡共同形成一個防禦體係。潼關處於北方龍門津、蒲津,東方風陵渡、茅津之間,是整個防禦體係的重心,控製了潼關及其周邊津渡,對於關中政權而言,便可有效控製河東與河洛。潼關若失,則長安必然不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