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的四十六億重奏

第四十七章 起步必需品(1/2)

    生活方式麽……

    這可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呢,看著骸龍們拖著一種被稱作蛾鵝龍的獵物一邊慶祝一邊往巢穴走去,琳在考慮著這個問題。

    骸龍基本就是這樣,在一個地方生活,發現獵物少了之後它們就移居到另一個地方去,居住方式並不固定,它們並不是隨便跑,而是有幾個固定的地方,但不管怎麽樣,它們的生活並不能算很安全,雖然腦部比較大,但骸龍的生活總是在躲避獵食者和尋找食物中度過,並不像分工型物種的‘腦’那樣有很多空閑的時間思考。

    要讓骸龍安定下來才行,這樣需要有穩定的食物來源……

    如果長期待在一個地方,那麽顯然會導致周圍的資源慢慢地枯渴,想要長期生活的話,有很多種辦法,總之就是必須保持資源會不斷地增長……

    像是種植或者飼養別的生物都是常見的方法,像是印加蟲群和腦袋蟲的族群有些類似這種方式,實際上不單止它們,一些型分工型物種都會養殖,但是分工型物種的兵種在不活動時可以進入沉睡狀態,消耗的能量極低,像是印加蟲群的一個直徑三十多米的飼養坑就能足夠給三棵家園樹裏的蟲群補充能量了。

    隻有在戰鬥時它們才會消耗更多的能量,而周圍無盡的廣闊叢林就是給它們臨時提供能量用的。

    而骸龍似乎不太可能這麽做,而且單純的飼養或者種植有很多問題,主要是需要開闊的場地。這樣會擠開別的生物的居住所。到了最後。會讓大範圍的區域隻剩下自己所種植的生物,就像是阿茲特克蟲的尖柱林那樣。

    琳可不想教育出這樣的物種,所以它們需要更好的生活方式。

    通常種植就是培育植物,到某個時節收割植物,具有固定性,雖然也能作為長期的食物來源,不過比較麻煩,植物和種植者之間沒有配合。更像是一種被稱作‘奴役’的關係……

    有某種更好的方式能夠比一般的種植有效的多,更可以一直獲取食物,比如……共生關係。

    共生是一種很奇妙的關係……一般來應該是開始兩個物種居住在一起,然後雙方都剛好發現對方能給自身好處而達成的,一些和生物共生的植物會長出特定的結構來‘回報’這個生物,而生物也會為植物做清理敵害的事情,這大概是最常見的共生了。

    琳想骸龍和某種植物達成共生,這比種植還有效率多了,種植的植物隻能定期獲得,而共生的植物可以一直都提供食物。

    而且兩邊都需要照顧植物。顯然是共生比較好一些,甚至能與植物共同進化……

    當然和一種植物達成共生關係並不容易。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甚至可能要數十數百年,這對骸龍來實在太漫長了,所以需要一種更快的方法才行。

    實際上,那相當的簡單……

    並不需要和植物待在一起很長時間,而隻需要做一件事,去尋找一些已經和某種動物共生的植物,然後再讓骸龍取代那種動物就好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