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的四十六億重奏

第一百三十三章 目的(1/2)

    ()    知道的越多,疑問就越多。

    這是思緒中的一個很有趣的詞組,琳也非常相信這個理論。

    琳看了一係列的雕像,這些雕像似乎明了印加蟲群的進化曆史,它描述了一個蠕蟲慢慢地進化成寄生生物,然後侵占別的生物的腦部,讓這個生物產生各種突變,一些變得不正常的生物死去了,但一些產生有利突變的生物活了下來,蠕蟲利用它繼續為自己獵食,獲取養分,最終這些蠕蟲群居在了一起,並完全和被寄生的突變宿主融合,隨之它們就形成了一個全新的物種。

    這種進化方式雖然奇妙,但並非完全不可能的感覺。

    琳看過不少寄生生物對宿主造成的影響,它們擠進去後,的確有時會傷害宿主的細胞分裂機製,導致宿主多長一支節肢什麽的,或者有一些長期影響,比如宿主會產生大量免疫細胞去攻擊寄生蟲,甚至改變身體的結構,這會對生物以後的進化造成很大影響。

    可以現在的生物有這幅模樣,和寄生蟲以及病毒之類的有很大的關係。

    不過印加蟲群更強大一些,它們直接影響了生物的腦部,雖然雕像無法表現出來,但琳認為它們可能還會釋放什麽信息去幹擾生物的成長,讓生物的細胞分裂產生怪異情況。

    如果產生無用的畸形突變,宿主會死,蠕蟲就找下一個目標,產生有用突變,蠕蟲就會一直利用這個宿主。

    可能寄生幾千幾萬個才有一個會產生有用突變。不過這顯然不是什麽問題。

    另外蠕蟲還會通過腦控製宿主的活動等等。

    這時的蠕蟲非常像琳的讀腦者。但問題是蠕蟲是如何有這些能力的呢?描述蠕蟲進化的雕像實際上不夠完全。它隻描述了蠕蟲的形態一步一步成長,但卻沒有描述它是如何懂得寄生進大腦的,好像突然就懂得控製腦了似的……

    琳雖然製造讀腦者用的時間不算長,但別的生物進化並不和琳是一回事,它們最重要的就是契機。

    一個偶然的契機決定生物會出現什麽改變,而不是像琳那樣想到就可以去弄。

    這個蠕蟲是如何產生寄生進腦的這種契機呢?可能它們原本隻是普通的寄生蟲,在偶然間接近了腦,總之。這部分印加蟲群研究的不夠完全。

    接下來的路線就比較清楚了,蠕蟲應該能分辨其他生物哪個有被同類寄生,然後它們聚集在一起生活,發展成完全的分工型生物,因為它們開始就各不相同,所以這個過程比通常的分工型生物更快一些。

    另外琳還發現了一些其他的雕像,它們有描述印加蟲群的一些兵種變化的過程,基本就是這些原本普通的生物被寄生的蠕蟲改造的麵目全非的過程。

    看來印加蟲群的兵種從一開始是通過寄生獲得,但是在之後,它們就是變成了用肥蟲直接提取目標的細胞信息然後生產了。

    ‘肥蟲’並不是寄生來的兵種。而是原本的蠕蟲變化而成的,但是卻沒有其中的詳細過程。印加蟲群的雕像隻描述了他們的形態慢慢的改變而已,不過,既然原本寄生能力和影響能力如此的強,有這種能力倒也不奇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