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英豪傳

第一百零九章 萬般無奈的選擇(1/2)

    騎兵的衝擊力是強大的,特別是重騎兵,在古代就相當於後世的坦克、裝甲車。

    但相當和一樣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武鋼車、拒馬、鐵蒺藜、壕溝,甚至是步兵的長槍陣、弓弩手,就都能夠對抗騎兵。

    所以,用騎兵衝陣並不是普遍采用的戰法,起碼在對手的戰陣嚴整、沒有混亂動搖的情況下,是很少采用的。

    而花帽軍與蒙軍的打法差不多,麵對武器裝備都很差的義軍,他們通常是用強弓進行遠距離打擊。用後世的時髦名稱,叫“非接觸作戰”。

    就這樣,花帽軍一隊一隊逐次衝到敵陣近旁,向敵軍投射弓箭,數輪後又迅速折返,另一隊再上,如此循環往複,讓敵人始終處在弓箭的殺傷之下。

    義軍騎兵很少,想追追不上,想退退不遠。等到傷亡達到一定程度,戰陣散亂,士兵恐懼,花帽軍或是兩翼迂回,或是全軍壓上衝鋒,完成致命一擊。

    但在麵對紅巾軍時,這種戰法卻遇到了麻煩,使其發揮不出應有的效果。

    首先,紅巾軍有武鋼車、拒馬,能使花帽軍不能輕易抵近;

    其次,紅巾軍有流星炮、飛雷炮,在射程上超過花帽軍的弓箭,甚至花帽軍的後軍也可能遭到打擊;

    最後則是紅巾軍的素質,在裝備較好的情況下,能夠堅持作戰,不會輕易混亂潰敗。

    所以,張惠暫時撤退的決定是比較明智的。已經打成了消耗戰,騎兵不能發揮所長,再打下去就是衝動和魯莽了。

    況且,張惠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大步後退後,誘使敵軍追擊,拉開各部的距離,再利用騎兵的機動能力,或迂回,或側擊,從而擊敗敵軍。

    這種戰術類似於蒙軍的大空間退卻合圍,或者是退卻設伏。

    無論是哪種,都可能會將敵人拖垮,然後抓住戰機,消滅其中的弱勢部分,動搖敵人軍心,再乘勢擊潰敵人。

    但張惠的設想很好,紅巾軍卻沒有按他的想法行動。

    依舊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地前進,依舊是沿著大路,三支人馬等於是齊頭並進,慢慢地壓向淄州。

    等到張惠退卻並與郭仲元的主力會合後,麵對著紅巾軍的這種呆笨戰法,也有些束手無策。

    騎兵要發揮機動性,自然是越廣闊的空間越好。如果地域狹窄,騎兵的機動優勢施展不開,就隻能硬碰硬。

    而紅巾軍集中在大路上向前推進,且是三路齊頭並進,不斷構築營寨,就極大地限製了花帽軍機動的空間和餘地。

    再加上淄州的地勢南高北低,東西兩翼山巒起伏,以南大部分為山區、丘陵,對騎兵來說,並不有利。

    郭仲元再派張惠攻擊另一路敵人。一番苦戰之後,損失不小,卻隻是攻取了一個營寨,迫使敵人稍微退卻而已。

    敗而不潰,因為有相距不遠的營寨可以倚堅防禦;哪怕是花帽軍能夠穿插迂回,並全殲紅巾軍一部,最多也不過是一個營的人馬。

    而花帽軍卻要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且後麵還有敵軍在壓上來,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戰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