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英豪傳

第一百零一章 形勢有變,再度征戰(2/4)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郝定短視,把握不住人生的方向。在中國的曆代農民軍首腦人物之中,似乎也沒有幾個人能夠抵得住誘惑。

    哪怕隻是短暫地獲取短暫的皇帝般的快樂和興奮,而後麵臨的是滅頂之災,很多人也是樂此不疲。

    劉二祖一死,郝定算是從依附的狀態解除開來。

    於是,他自稱大漢皇帝、設置百官、建立政權,終於當起了紅襖軍中的第二位皇帝。

    這樣一來,金軍的注意力便被這位新皇帝吸引過去,剛剛履任的侯摯也立刻把郝定當成了自己建功立業的好籌碼。

    由此引起的連鎖反應是霍儀終於有機會順利地接過劉二祖的接力棒。而且,霍儀的組織能力毫不遜於劉二祖,失敗後的泰安紅襖軍很快壯大。

    現在,彭義斌、石珪、夏全、時青、裴淵、葛平、楊德廣、王顯忠等統領的紅襖軍都紛紛依附霍儀,泰安紅襖軍的聲勢為之一振。

    趁著金軍調整布署,準備對兗州的大漢皇帝郝定動手,霍儀率軍出滕州,攻曲阜,再向泰安進軍。

    同時,霍儀給孟九成送來書信,相約共同行動,攻克泰安後,再攻濟南。

    孟九成其實是不想有大的軍事行動的,盡管對彭義斌、霍儀等義軍的火藥彈供應一直沒有中斷。

    但霍儀的邀請,還是要有所回應。而且,聯合行動並不是興師動眾,把穆陵關的人馬調到青石關,萬多人馬參戰,也就夠了。

    當然,這對紅巾軍也是有好處的。

    首先,能把戰線向前再推一步,西線到達萊蕪。

    其次,各路義軍折騰得越凶,金軍越騰不出手腳來對付紅巾軍。義軍在外圍占的地盤越大,越是能起到緩衝和預警的作用。

    如果能攻下萊蕪和泰安,孟九成還準備與李全聯手,夾擊淄州。消滅掉這個橫亙於兩軍之間的障礙,使山東形勢並不會因為劉二祖、郝定的戰敗而惡劣。

    其實,孟九成已經寫了書信,希望李全所部能對淄州施加壓力,為紅巾軍攻打萊蕪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從現在的形勢看來,山東義軍以孟九成、李全、霍儀、郝定這四大支為主。

    除了郝定,孟九成希望能來個三強會麵,協成攻守同盟,盡量守望相助,在宋金開戰前穩住局麵。

    所以,孟九成此次前往穆陵關,並沒有帶上楊妙真。而是囑咐她在家坐鎮,是膠州還是青島都無所謂。還有一條,便是借著和蓉兒的親近關係,把黃老川安置好。

    閑話少說,孟九成帶領親衛日夜兼程,趕到了穆陵關。此時,早接到書信的韓守仲,也派副將王仙率三千人馬趕到。

    不管李全是否會對淄州施加壓力,紅巾軍出動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一萬三千多人,勝券大增。

    稍作調整後,孟九成便率領部隊向西進發,趕往青石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