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英豪傳

第二章 防禦體係(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說到底,關鍵還是軍官的戰術思想,以及士兵的素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戰術再好,也要執行者得力才能完全發揮。而不是隨便拿出些先進理論,便能使部隊的戰力得到馬上提高。

    當孟九成從連番的勝利中清醒過來,重新審視紅巾軍的情況時,他才發現在軍隊建設中的一些舉措還有很多的不足,尚有很大的改進餘地。

    軍校當然是他早已考慮的措施,但門檻的設定卻有些尷尬,主要是當時文化水平普遍很低的原因造成的。如果現在就要求識字的水平,那大部分的現職中低級軍官則將被排除在外。這不僅影響了整個部隊的作戰能力,也很可能使這些中低級軍官產生不滿情緒。

    經過一番思考後,孟九成決定暫時采取一個折衷的辦法,先在軍隊中成立教導隊,作為輪訓初級軍官或培訓軍士的機構。降低標準是很無奈,也是很現實的選擇,盡管他已經盡力在軍中推行了晚課補習。

    當然,降低標準也有現實的好處。軍隊中固然要有更多的識字有文化、理解力強的軍官來充實,但對於軍隊中勇猛殺敵的士兵的擢升,也相當重要。

    以軍功為提拔依據,不僅公平,而且對於激勵士氣、鼓舞士兵英勇作戰,都是大有作用的。何況,現在的文盲、土包子,經過培養,日後也未必不能成為高級將領,甚至身躋名將之列。

    “你手下能堪大用的人物還是太少了。”鄭四安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目前紅巾軍的缺陷,“雖然這鞏固了你的權威,沒有內亂之虞,但對發展壯大,卻是不利的。”

    孟九成苦笑著點頭,卻是很無奈。

    所謂的能堪大用,孟九成的標準可是很高。恐怕就連石矽、夏全、時青這樣的義軍統領,甚至是李全、彭義斌,也不符合條件。

    原因很簡單,紅巾軍的裝備有些與眾不同。隨著火藥武器的逐漸增多,其打法也注定了會向著如何發揮最大威力而發展和改變。

    “六師父所言極是,這種情形會很快有所改觀的。”孟九成已經開始收攏南下的紅襖軍敗兵,文化程度不敢說,卻很有一些戰場經驗豐富的可加以培養訓練。

    鄭四安笑了笑,說道:“有一利就有一弊,你要掌握好這個度。所謂人心難測,相比較而言,還是那些有家眷在本地定居更為可靠一些。”

    是啊,人心是最善變的。在這變化無常的年代,宋、金、蒙三方勢力角逐,誰又能象孟九成這樣始終堅定立場?

    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最重要。有了忠誠的手下,孟九成如猛虎添翼;出了背叛者,也可能讓他遭到重大損失,甚至是敗亡。

    但孟九成必須充實班底,擴充部屬,如何在這矛盾中尋找平衡,掌握好所謂的“度”,確實是最令人頭痛的事情。

    既然不能絕對地避免,但卻盡量地防範。鄭四安說得有道理,家眷確實是一個控製的手段。象石矽那樣拋妻棄子,鐵了心投奔蒙軍的,畢竟還是少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