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英豪傳

第一百章 聯合的意義(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有老兵帶著,新兵能最快地掌握老兵的經驗;有老兵帶著,新兵在戰陣上便有主心骨。這樣拆分的部隊,經過一兩次實戰,新兵也會很快成熟,甚至步入老兵行列,對真正的新兵蛋子開始言傳身教。

    經過這種形式擴充的軍隊,戰鬥力在初期肯定有所下降,但骨架猶存,下降的程度便可以控製在一定範圍內。

    而這種擴充對老兵來說,則是一個比較容易獲得提升的機會,多數伍長、拾長都是經年老兵。如果你再上進,多學習,多識字,還可以向中級軍階邁進。

    即便身為老兵,又沒有得到提升,但軍餉待遇等方麵也會有所不同。最起碼,軍餉和撫恤是按服役時間和軍功遞增的,退役後的土地發放也按年頭和功勞有很大增加。

    所以,不管你是心存忠義,還是當兵吃糧,隻要你好好幹,總會有你的好處。當然,對於軍人的違紀、怠戰、怕死畏縮等的懲罰也是前所未有的嚴厲。

    恩威並重,賞罰分明,從來便是一支強軍所具有的特點。

    而強軍的另一個特點是什麽,孟九成認為是甲堅兵利,也就是裝備要好。

    盡管條件所限,但他一直在努力。而且,紅巾軍的擴充速度是有所控製的。因此,不論在整體上,還是出征的兵將,相對於其他義軍,紅巾軍在裝備上還是要勝出一籌的。

    征戰兩三百裏,耗時三十多天,孟九成計算過這次聯合作戰所需要的大概時間。

    雖然比他原定的計劃拖後了十餘天,但結果卻不會有大的改變。畢竟,在那個時代的通訊聯絡、信息傳遞和交通動輸是很落後的,戰亂時期更是時斷時續。正在萊州與楊安兒激戰的金軍主力,即便得到消息,也不大可能撤兵回攻,而讓楊安兒死灰複燃。

    而且,消息傳到北麵,再整頓軍隊,開赴他處作戰,這些可都需要時間,孟九成認為金軍是來不及的。

    當然,為了以防萬一,孟九成還是下達了命令,調集了其他兵力由王忠峰、鄭四安率領,防禦住莒州和密州這兩個方向。

    由於組建了民團,接手拿賊緝盜等維護治安的工作,紅巾軍得以集中兵力,在根據地周圍的要點進行重點防禦,而這也是比其他義軍更先進的地方。

    霍儀領的兵馬剛到,三家聯軍便展開行動,向海州進攻。東海的馬良、高林、宋德珍等部得到消息,也活躍起來,占鎮攻縣。雖然並未真正聯合,但卻間接地策應了聯軍的行動。

    麵對來勢洶洶、號稱十萬的義軍,經略阿不罕、防禦使納不刺不敢出戰,收縮兵力,放棄了海城周邊的一些縣鎮,以三千五六百人馬死守州治海城。

    這樣一來,孟九成的目的達到了,聯軍一萬五六千人,又召義民兩萬相助,順利抵達海城之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