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英豪傳

第五十四章 計劃,對策(1/2)

    孟九成伸出大拇指點讚一個,斬首戰術嘛,即便不成,抄了周三貴的老窩,在外的軍隊也不戰自亂。

    “我一直在想紅襖軍,還有咱們的人馬,與正規部隊的差距到底在哪裏,到底有多大?”孟九成苦笑了一下,說道:“雖然各方麵都有,但相當重要的還是臨陣前的偵察的刺探。杜七就是個典型例子,既不知咱們的底細,軍隊行動時對周圍的情況也不了解。這才讓咱們埋伏成功,斷了他的退路。我想,周三貴的人馬也差不了多少,這就給咱們的偷襲創造了有利條件。”

    “咱們的騎兵太少,可以說沒有。”穆曉薇有些維護紅巾軍,陳述著理由,“探馬自然不夠,探測的距離也遠不了。”

    “是啊,這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孟九成有些無奈,但還是轉入正題,指著地圖說道:“敵人若來攻打,必走大路。在這裏有土山,還有這裏的樹林,離大路有段距離,敵人很可能疏於偵察。咱們可以埋伏人馬,待敵人大隊過後,便直插十字路鎮。”

    偵察或者說刺探和警戒的範圍,對於一支軍隊來說至關重要。杜七便是因此吃了大虧,孟九成也深以為誡。如果要前出進攻陵陽鎮,他也有這樣的憂慮。萬一不能迅速獲勝,周邊投附周三貴的武裝出動夾擊,雖然不致落敗,也要手忙腳亂一番。

    以最穩妥的方式取勝,這是孟九成稟持的原則。特別是還處在創業初期,一次失敗的損失也難以承受。所以,他要以守代攻,占據主場之利,更有效地利用裝備的優勢。但有奇襲取勝的時機,在風險不大的情況下,他也不想放過。

    “我看可以。”穆易仔細看了看地圖,說道:“就算為敵人探悉,退回夏家橋也沒什麽損失。如果十字路鎮留有重兵防守,埋伏的人馬便斷敵退路,也是一種打法。”

    沒錯,就是沒什麽風險,俺才這樣做的。

    孟九成連連點頭,說道:“這奇襲的任務便要拜托穆兄了,率領咱們的人馬,信得過。再帶上些紅襖,沒準能兵不雪刃便混進陵陽鎮。”

    “此計大妙。”穆易哈哈一笑,說道:“某帶六百人足矣,再攜十門鬆樹炮,可保萬無一失。”

    “那就這麽定了。”孟九成最後拍板,又把任務分派,才各自下去準備。

    …………

    十字路鎮已是一片混亂,人喊馬嘶,兵丁集結,民眾恐慌。

    得到孟九成攻陷夏家橋的消息,已經過去了一夜半天,周三貴還沒做好出兵攻打的準備。

    盡管孟九成突然動手是他完全沒有預料到了,但周三貴認為憑自己的近兩千人馬,守住鎮子是沒有問題的。可要出兵的話,他還要聯絡其他武裝,可不想一個人獨力承擔。

    所以,周三貴除了加強鎮子的守備外,便是派人去請各家來人議事,以便協調一致,共同對敵。

    可一番折騰後,直到天黑,周三貴召集的會議才算有了結果。周三貴出兵一千三百,其他四家各出兵三百,湊出了兩千五百人的大軍,明日在陵陽鎮集結,前去攻打夏家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