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英豪傳

第五十一章 大形勢下的人心之變(1/2)

    蒙軍退後,金軍調動兵馬反撲紅襖軍,其主力是名為花帽軍的三千精銳騎兵,由完顏霆統率。可其他的人馬即便是東拚西湊,到底還是正規軍,戰力也要強於紅襖軍。而能機動作戰的總兵力差不多就是軟妹所說,兩萬左右,甚至不到兩萬。

    除了正規軍和起義農民的差距外,金軍的騎兵要大大強於紅襖軍,這又往往是當時的戰爭中決定勝負的關鍵所在。

    所以說,紅襖軍是敗定了,即便孟九成前去相助,在成分複雜的義軍中,短期內也不會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而且,紅襖軍的失敗,對孟九成來說,卻未必是壞事。

    正如《金史》所說:“自楊安兒,劉二祖敗後,地方殘破,幹戈相尋,其黨往往複相團結,所在寇掠,皆衣紅綿襖以相識別,號紅襖賊,官軍雖討之,不能除也。”

    經過慘敗後,以楊安兒、劉二祖等為首的大股紅襖軍並沒有消亡,其殘部遍布各地,繼續戰鬥。不僅是繼續戰鬥,紅襖軍還學聰明了,盡量不與金軍主力硬磕,倒是拖得金軍疲於奔命。

    再從金軍來分析,大股紅襖軍被擊敗、潰散,大片的地方重新被占領控製,也意味著本就不多的金軍要分散駐紮,防守地方。這無疑就是分兵,給了對手個個擊破的可能。

    所謂大浪淘沙。紅襖軍的第一次高潮,又落入低穀,無疑也會起到蕩滌的作用。成分複雜的紅襖軍因此會有相當一部分降金,也會有一部分繼續抗金,更會有一部分淪為賊寇強盜。

    沒有這樣的起落蕩滌,金子與沙礫、汙泥混在一起,如何分辨,孟九成又如何敢輕言吸收接納?

    從紅襖軍再說到劉文正和周三貴,主要是周三貴,這混在叛金大潮中的投機分子,孟九成已經看穿了他的五髒六腑,早就把他列為打擊對象。

    現在,周三貴的人馬也擴充了,但正如軟妹所說,烏合之眾在石雷和鬆樹炮麵前隻能是潰敗逃竄。而為了招兵買馬和維持部眾,周三貴橫征暴斂,賦稅已經接近金人統治之時,其地盤內可謂是民怨沸騰。

    反觀孟九成這邊,新的租稅政策被不折不扣地推行下去。百姓受益,也兼顧了地主的部分利益,如果還是貪心不足地加以抵製,等待他們的則是鐵腕鎮壓。

    恩威並施的手段還針對著初創的政務層麵,弄虛作假、陰奉陽違的人員被抄沒家產財物、淪為窮困,孟九成甚至不惜殺了三人,以震懾其餘。對於辦事認真,執行得力的,孟九成獎房賞錢,也不吝嗇。

    再看軍隊方麵,後勤司、軍法司、訓練司、情報司都劃分出來並組建完畢,盡管還算草創,諸項工作和職能還有待進步提高,但紅巾軍已經體現出了與其他軍隊不同的麵貌。

    至於士兵,雖然訓練既勤且苦,軍紀他嚴厲,但一人當兵,自己和家人都得到了好處,且有善後辦法。孟九成又強調賞罰分明、同甘共苦,並且以身作則,軍隊的風氣可不是那些隻是吃糧拿餉的人馬可比的。裝備就更加威猛了,拋石機有二十多架,鬆樹炮六十多門,搜羅、製造的火藥也夠打兩三次大仗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