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商城去大唐

第867章 晉王遇刺(1/2)

    唐儉想了想,回答道:“陛下,現在看來利用均田製了,還有強製將大唐無業的遊民,無戶籍者送過去。”

    李世民默不作聲,他在思考。

    唐儉繼續道:“要不然可以將土地少的百姓土地進行置換,與東海州按照百畝實田來置換,或許有百姓可以接受。”

    李世民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尤其是長安附近的百姓,土地實也就三十畝,還有給王公貴族騰出優質的田,若是他們願意似乎也是可以的,反正就算分他們兩百也沒有問題,如何治理東海州是元善的事兒。

    李世民跟唐儉研究著,人口是肯定要出的。

    長安的商人們,洛陽的商人們,還有幾大商會的商人們早就開始行動了,沿海區域的商會聚集了大量想要高收入的百姓,拖家帶口五六萬人,還不算商會過去的工程隊。

    越州方麵更是積極,滿意號與滄州號這幾已經開始往滄州運人,藍田經濟開發區的醫院人員來了很大一部分人員,他們是要在東海州設立醫館的。

    百廢待興,各種物資,全都聚集,為此新交付的五艘寶船,還沒讓李承乾手心捂熱乎呢就都成了運輸船了。

    七艘船,六艘是租賃的,一周運輸一趟,兩周九州島的唐人百姓就聚集了六萬多人,數量還在持續增加,突厥,渾人不到一萬人,都是來做工的,到了東海州他們的待遇跟唐人是一樣的。

    手工藝者被招聘到各個工坊內幹活,務農人則是到農場去,承包責任製,分田收租,漁民就更好解決了東海州漁業很發達,來了就直接上手。

    三周之後大唐的各種物資朝代開始陸續運到,十萬人成了東海州開荒團,務農的土地實行承包製度,九州島港口建設拉開眉目,京都房建正在規劃,商人們過來大部分都是有物資上的交易的。

    糧商就有幾十人,想要供應十五萬人吃食可不是簡單的事情,這種狀態至少需要堅持到秋收。

    人口,物資,運輸過來,一些冒險淘金想要發財的人則全都乘坐中型商船而來,這部分人就湧入了上千人,都是有夢想的人。

    不過淘金者的想法很好,實際上近況銀礦早就被元善給掌控了,留給他們才就隻有一份工作,至於淘金的人能夠發財的不是沒有但真的是太少了,需要很多很多運氣。

    大搞產業,各種工坊,牧場,魚腸開始建設,溫泉旅館的項目開始啟動,水泥工廠,燒磚,燒製陶瓷,基本上能夠開的工廠全都製定了計劃。

    元家在其中投入很大,做的是魚油保健品,還投入了一家魚肉工坊,專門用來製作烤製魚片,魷魚片,鰻魚片等一係列魚片,魚排等食物。

    李承乾從滄州跟過來,又看重了新改版的蒸汽板車,還想用錢購買,元善答應了,不過他這次賣的不是成品而是技術,直接開價一百萬貫,除此之外還額外提供一份最新蒸汽動力改良設計圖。

    收了銀子,元善又開始在東海州進行釀酒,人員分來分去十幾萬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當地的扶桑屬民現在都“轉正”了,沒有想給他們飯吃,給他們活幹,就能夠解決內部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