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商城去大唐

第636章 方便麵(1/2)

    發生的很多事情元善都不知道,此時的經發部正在籌備秋收的事情,鄭州的糧食數量很龐大,經發部為了運輸這批糧食可算是動用了所有的運力。

    鄭州的種植土地麵積很大,再加上經發部的投資,這一年的收成可是整個鄭州的六倍,如此多的收成看似投入很多,實際卻是能夠節省一多半的成本,而獲得的利益卻是累積增加的。

    大批量的糧食被運往長安,糧食價格比起上一年的還要多,成都的基地同樣收獲著大量的糧食,現在都已經開始供應給南方多個州府的百姓了。

    成都的糧食基本上就不用往長安運輸了,鄭州糧食的收成足夠大唐北方很大一部分百姓消耗的。

    豐收年對於商人來可也不算太好,因為糧食價格下降的幅度很大,米鬥三文錢都已經是高價了,平均穩定在兩文錢,這還是當屬好米。

    玉米的價格更是降到了米鬥一文錢,於是今年的豬行形勢很好,養殖戶們打算售賣的豬崽大部分都成了育肥豬。

    肉價浮動較大,雖然糧食便宜了,豬肉在長安城可是非常流行的,就連洛陽現在的貴族圈也開始逐漸在適應豬肉,效果還非常好,呂子昂還以為豬肉要被經發部收購呢,誰成想洛陽的客棧就將這些豬肉給消化了。

    紅燒菜係等以豬肉為主的菜單在洛陽正是流行的時候。

    於是同時好消息也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傳來,火車項目第二工程,已經基本完成,百餘公裏的鐵路竣工速度提升了三倍。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鐵路讓李世民看到了它與邊軍的緊密結合,加上工部已經有了水泥的配方,生產起來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大規模的窯廠完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想不快都難。

    另一個好消息是近視鏡加工技術有了新的突破,精準度再次提升已經達到了可以進行批量生產的水平,很多人都看不明白為什麽遇到一個近視眼的問題,就投入如此多的人力與物力去進行解決,這樣一點都不劃算。

    因為近視的人群太少了,琉璃精品還極為稀少,投入如此之多簡直就是得不償失。

    不過事情竟然成了,便開始羨慕起這近視鏡能夠產生的利益。

    之前都沒有什麽,讓元善最為高興的是滄州船廠來信是寶船完工,下水後的寶船很穩,行駛速度更快。

    因為船體的優勢強過普通船太多。

    兩兄弟的名氣跟著也大了起來。

    整個秋收的時節過後,經發部算是在鄭州徹底的建立起了威信。

    經發部給百姓們帶來了直接的好處就是大量收購百姓手上的糧食,結果大量的糧食被經發部收購,數量多到差點就將經發部的錢庫給掏空。

    緣來茶樓,大經發部量的錢幣流通出去幾乎已經沒有了存款,不夠的地方全都是從錢行借調。

    正是因為此時還有錢行幫助才能讓經發部順利的做了一個過渡。

    對於賺錢可是元善的強項,近視鏡不是剛突破技術瓶頸正在進行實踐過程了麽,於是近視鏡麵向市場銷售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第一個趕過來的就是鄭滿意,量身定做元善親自為來人進行測試,一副近視鏡價格高到一千兩百貫,鄭滿意是第一個進行視力測試的,也是對外銷售中第一個得到近視鏡的人,也算是完成了元善對他的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