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商城去大唐

第618章 錢行初設(1/2)

    在所有人都在關注鐵路建設的時候,經發部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宣布在長安,洛陽,等幾個州府設立

    錢行,其實就是銀行。

    為了簡單易懂,讓百姓能夠更好的理解便將構思銀行的名稱改成了錢行,錢行的作用很簡單,隻要有錢行的地方之間可以通過存錢票據進行異地支付,就是大額交易再也不用拉著機車前錢來會跑了。

    同城的人也可以通過錢行法相的特殊印紙來進行交易,持有印紙的人可以隨時到錢行進行兌換。

    率先利用錢行的就是從經發部結算貨款開始的,錢行使用的都是特殊製作的印紙,紙張比較特殊上麵的內容非常的多辦理存錢與取錢業務都需要進行一番驗證。

    想要造假是不可能的,因為目前錢行使用的都是賬目核對,針對的都是一部分人群。

    簡單就是相當於將一個錢庫開放,經發部將錢存入然後用來進行支付,跟倉庫驗單取貨的分別就是這個錢庫的貨物是錢。

    錢行的印紙被稱為印錢,目前印錢的麵額沒有固定金額,但是每最大支出金額不能超過十萬貫。

    錢行設立之後全都有經發部選拔的人擔任掌櫃。

    有一套屬於錢行自己的業務製度。

    鄭滿意雖然不是第一個往長安錢行存錢的,但他卻是第一個響應的。

    錢行的設立他和蘇振南都是先聽的,目前支持長安與洛陽兩地進行支取,入會存入的錢款在存入期間有所損失一切都會按全額陪付。

    這樣一來就大大增加了商人將銀錢存放在錢行的信心,元善對於錢行的建設步子邁的很,不是他對錢行沒有信心,而是擔心步子邁的大會增加運營風險,目前還不是大搞全民存款的時候,首先是要讓人們熟悉錢行,讓他們漸漸意識到印紙錢是能夠兌換真錢的。

    經發部的所有貨款全都從錢行結算,鄭滿意的建材商會也是如此,凡是涉及到長安與洛陽大額交易的現在都在使用錢行,而隻要憑借印錢憑證就可以支取。

    長安與洛陽的錢行錢庫都是使用全鐵來打造的,可以容納百萬貫級別的錢庫,而兩地的錢款運輸將會由北衙軍親自負責。

    一開始的銀錢支取非常的頻繁,商人們為此樂此不疲,不過元善早就想到了這點所以異地的儲備銀錢都是存放的足量,這些都是經發部的存款。

    經過前期的一頓折騰之後,商人們發現雇傭馬車運錢是需要他們自掏腰包的,算來算去根本就沒有必要來回折騰,在這種情況係元善便開始為錢行增加了利息一項服務,存錢達到一定金額將會按照固定的利率來按月支付利息,你不來取這些等於白送的錢都不行。

    一些大商人見到這種能夠白得錢的事情怎麽可能不關注,但是他們發現月月取利息的存儲方式並不劃算,錢行的規則就是存的越久利息越高,於是商人們就安好一定的存款金額要求往裏麵存錢,反正這些錢對於他們來並不算多,整年存的利益還高一些,於是商人們就開始響應了。

    於是一年的錢行儲備金就有了,這些錢足夠支付異地交易的金額,省去了很多兩地運輸的麻煩,但是銀錢周轉錢幣的運輸還是不能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