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商城去大唐

第358章 修路預算二十萬(1/2)

    元善都沒有想到最後給他送錢的是煤油燈而不是玻璃,這完全是出乎意料的,七十二萬貫這是什麽概念或許就是用長孫家的錢來做了一次搬運,而長孫家最終會賺的更多。

    七十二萬貫錢很多麽,對於元善來其實並不是,錢一到手元善就開始叫人去聯係長安城的木匠們讓他們打造四輪馬車的車體配件,都是些標準木方之類的,要麽就是車輪子。

    貞觀元年長安城的木匠收益是往年的一倍,因為元家的幾個訂單讓這些工匠們多數都聯合在了一起工作,這也促進了型木匠作坊的形成。

    先是打造床鋪,現在變成加工木方標準件,很快有一種生意叫做元敬愛定製,而且這種定製的工錢還是比平時高一些的,這也保證了產品質量。

    後來元家定製的東西就很廣泛了,比如莊戶們種植的瓜子,原本是拿出來賣的現在到後直接按照零售價被人直接全部收購,聚少成多在經過加工後拿到長安去出售價格又是翻了一倍還多。

    貞觀元年最流行的吃不是涼皮,不是火鍋,也不是冰棍,而是瓜子。

    元家,六位女賬房對商城在這個月的銷售額正在進行統計,一個大頭就是長孫家的七十二萬貫錢,這錢已經被元善從賬麵上劃走了,先是付清了給軍器監打造二十個鍋爐的十萬貫錢,這次是中型鍋爐每個都是按照五千貫來定價的,這基本就是需要用鐵的價格,要是放在普通鐵匠鋪這個價格絕對下不來,而軍器監不同這裏是有鐵礦供應的成本相對低一些,而且一大部分錢都會直接進入李世民的腰包中這才是最關鍵的。

    要鍋爐技術,就算軍器監拿來自己用沒有壓力表等配件這東西也沒辦法搞出來,除非不顧安全隱患,再他們除了用鍋爐來提供一定的熱能之外也沒什麽更多的利用手段。

    除非他們仿製氣缸,軍器監就有蒸汽機,元善也不怕反而是希望他們大力開發這種動力,不過這絕對不是元善將技術拿出去的情況下。

    另外還要支付給長安城木匠們打造四輪馬車的工錢,這次的訂製數量很大元善是預計製作一千輛大車,這其中軸承花費就需要十三萬貫錢,而木匠們能夠拿到十分之一左右,總計下來製作馬車的花費大概就需要十四萬貫左右。

    馬車製作完成後出售能賺不少錢,成本永遠都是預算低很多,尤其是軸承滾珠使用了蒸汽機製作之後成本就更低了隻是在鐵珠的質量上要求就更高了,現在的的鐵珠還是很大的,這樣才能有更好的承重效果,若是換成鋼珠韌性會更好,可惜目前的冶鐵技術還差很多。

    元善也沒有那個時間去發展冶鐵事業,應該現在對於鋼的需求不是很大,再有就是這麽專業的東西想要研究也不是那麽容易的,需要人力物力支持。

    算下來到手的錢能動用的也就差不多五十萬貫左右,有了這麽多的錢他開展的項目能夠加快很多。

    建材商城,孫思邈等眾多大夫還暫時在這裏進行培訓,元善過來的時候他們正在上課,簡單看了一下就去來到建材商會會長辦公室,這裏可不是他的辦公位,而是鄭滿意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