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夜故事:夏

35.蚊子的傳說

中國民間故事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蚊蟲比現在的老鷹還大,人讓它一叮,非死不可。那時候,人怕蚊子比怕老虎還厲害,又想不出辦法除掉它,隻好處處躲著它:每天天才黑,家家關住門,燈也不敢點;白天要出門,都是三五成群,不敢單獨走路。可是,仍然天天有人被蚊子叮死,而且,蚊子越生越多。 第一個出主意除蚊子的人叫魯旭。他本來有妻有兒,一家人快快活活。不幸的是,頭年秋孩子被蚊子叮死了,二年春老婆又被蚊子叮死了。他恨蚊蟲,真是恨之入骨。 他埋了老婆,便一個人跑上壺公山。第一年,他一天到晚開采石頭,把山尖也打平了;第二年,他一天到晚砌石牆,砌得牆頂能挨著星星;第三年,山頂出現了一座大石屋,又高又大又牢固。這時,魯旭才跑下山來,讓各戶都預備好一捆稻草、兩袋米糠,再弄些刀、槍、鑼鼓晚上聽用。 晚上,魯旭發了個信號,四處燒火的燒火,熏煙的熏煙,東敲鑼西打鼓,你舞刀他弄槍,鬧得天翻地覆。蚊子的眼睛被煙熏得睜不開,耳朵也被鑼鼓吵聾了,飛到東挨槍刀,飛到西挨火燒,死的死,傷的傷,嗡嗡嗡地隻顧逃命。逃呀,飛呀,蚊子都飛進壺公山上的大石屋裏去了。山上早有人等著,看蚊子全飛進去了,就急忙堵住了石門。 蚊子被關在石屋裏,殺不著也燒不著,怎麽辦呢?大家跑去問魯旭。他說:“先關個十年八年,餓得它們絕子絕孫。”有個老人提議:“還得派個人看守,免得蚊子逃出來。”大家都同意由魯旭專門看守石屋,大家供他吃穿。 魯旭搬上山住了。他日巡夜查,一刻也不放鬆。時間長了,他看看石屋密不透風,聽聽裏麵寂然無聲,就放鬆下來了。他白天巡視馬馬虎虎,夜晚隻顧睡覺,也不巡看了。再後來,他索性白天也不巡查了,每天吃飽飯就睡大覺,石屋邊連去都不去。 其實,石屋裏並不太平。一年又一年,大蚊生小蚊,小蚊生蚊孫。子傳孫,孫傳子,一年幾代,越傳越多。可是,石屋又擠又暗,蚊子的身體就大不起來,變得隻有米粒那麽小;在石屋裏也吸不到人血,餓得想大聲叫也叫不出聲音來。 一年又一年,風吹、日曬、雨打,石頭慢慢地就鬆了,石牆也漸漸地崩了。可魯旭呢,還是一樣,晚上睡完白天睡。 有一天白天,魯旭正在睡覺。忽然“轟隆”一聲,石屋徹底崩了,蚊子蚊孫嗡地全飛出來了。魯旭從夢中驚醒,急忙撲呀,抓呀,可是單人雙手,無濟於事。 從此,每到晚上,蚊子就飛出來叮人。雖說人不會被叮死,可是也夠難受的了。大家知道了這些小蚊子的來曆,都責怪魯旭不盡心,指著魯旭的鼻尖說:“你呀,真比老鼠還沒有用!” 魯旭又羞又悔,縮在屋角不敢出來見人。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後來,魯旭真的變成了一隻有翅膀的老鼠。它白天怕見人,在屋角睡覺,晚上就飛出來抓蚊子,想把蚊子全抓回去。可是,蚊子吃了人血,越生越多,怎麽也抓不完。因此,直到現在,它還在默默地抓著蚊子。 這東西不是鳥,又不是獸,人們都叫它蝙蝠。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