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骨

1941 策略失誤(1/3)

    從“美國隊長”到“哥斯拉”再到“戰警:逆轉未來”,014年的暑期檔顯得不溫不火,始終沒有能夠徹底引爆,不僅沒有出現首映周末票房破億的作品,就連後續票房的走勢曲線似乎都壓抑著能量等待爆發,整體市場稍顯沉悶。

    “星際穿越”的登場也依舊沒有能夠改變現狀。

    但緊接著,“藍禮-霍爾”的名字所蘊含的話題效應開始緩緩發酵,雖然票房數字沒有能夠點燃市場,討論熱潮卻在社交網絡之上開始迅速蔓延。

    對真正硬核科幻愛好者來,以及對於懵懵懂懂了解些許皮毛的業餘觀眾來,他們都紛紛開始針對電影的理論漏洞發起了凶猛的吐槽攻擊。前者是真心實意地從物理以及文角度對電影展開分析,後者則是不懂裝懂地發表著自以為是的想法,試圖以批判電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感,但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他們齊心協力地把爭議徹底引爆——非本意地合作了一把。

    客觀來,所有科幻電影和以及其他相關藝術創作,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硬傷,畢竟電影不是科研論文,而創作者也不具備如此高深的能力建立一個理論框架或者討論一個理論知識,否則藝術創作者就應該是物理學家或者文學家了——即使準備工作再詳細再認真再真實,漏洞還是在所難免的。

    “星際穿越”和“地心引力”都是如此,它們都是在理論框架基礎之上進行再創作,進而演變成為一種藝術,為了戲劇效果,往往需要製造出跌宕起伏的劇情,甚至是不切實際的浪漫想法——

    以“地心引力”為例,當初前任宇航員加勒特-萊斯曼就以官方立場表示,電影的整體理論框架是真實可信的,但劇本之中利用滅火器太空漫步、沒有休斯頓地麵支持的獨立飛行、切換不同國家飛行器等等劇情細節卻是脫離實際狀況的。不過,電影之所以為電影,就是在現實基礎上進行藝術再創作,繼而達到娛樂和熏陶的效果,因此,加勒特還是非常喜歡“地心引力”這部作品。

    當初,“地心引力”上映的時候,同樣也引發了諸多爭議和駁斥,但加勒特的解釋明還是服了觀眾,這也為電影的票房爆發埋下了伏筆。

    可是,“星際穿越”的漏洞著實太過明顯,想要忽略都無比困難。

    第一,大型蟲洞很難存在,人類也無法穿越蟲洞;第二,進入黑洞之後,所有一切都勢必被撕裂,根本不可能活著出來。

    這也使得“星際穿越”在各大專業論壇以及社交網絡之上成為了無數人的吐槽對象——與“地心引力”的嚴謹相比較,諾蘭兄弟在劇本設置層麵上就遇到了無法繞過去的明顯理論漏洞,這也令無數觀眾們吐槽不已。

    尤其是那些不懂裝懂的仇恨者們,恨不得揪著一個錯誤就把“星際穿越”死死地踩在腳底,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專業”,以及比諾蘭兄弟還要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嚷嚷著“就連這個基本常識都不知道還寫科幻劇本”,得意洋洋地賣弄著自己的存在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