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骨

1923 難掩雀躍(1/3)

    轟轟轟。轟轟轟。

    從孤單倔強的單個掌聲到雷霆萬鈞的掌聲狂潮,整個中/國劇院放映廳都陷入了海嘯式轟動與共振之中,然後就這樣心潮澎湃起來,掌聲不僅沒有減弱的趨勢,而且還伴隨著時間的推進,一步一步地攀登向全新巔峰。

    浩浩蕩蕩地,轟轟烈烈地,那股音浪的漣漪就穿過了牆壁和空間的組合,層層疊疊地連綿到了劇院之外的好萊塢大道之上,癲狂而炙熱的氣浪讓那些久久守候在劇院門口的影迷觀眾們都紛紛開始肆意歡呼慶祝起來。

    漫長的等待讓遺憾錯過了首映式門票的影迷們和記者們都昏昏欲睡——他們在門口足足等待了將近三個時,電影的超長時長讓不明所以的旁觀者們吃盡苦頭,百無聊賴之際幾乎就要睜不開眼睛了,然後苦苦等待的盡頭終於迎來了一股狂潮,瞬間就趕跑了所有瞌睡蟲,集體振奮起來:難道真的又要大爆特爆嗎?

    繼“美國隊長”之後,014年暑期檔的第二個爆款就要誕生了嗎?

    客觀來,首映式的掌聲是包含不少水分的,真正的專業口碑還需要看媒體綜評,而真正的市場反饋還需要看首映周末,現在隻是完全依靠忠實影迷和狂熱粉絲堆積起來的首映式而已,此時能夠明的情況相對有限。

    這是絕對不能輕易忽略的要素。

    但換一個角度來,聚集在中/國劇院門口的不少記者或者狗仔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油條,同樣都是掌聲,客套還是狂熱,應付還是真心,或多或少還是可以品味出些許細微差異,這也是他們發布第一手消息的判斷依據。

    此時,側耳傾聽那山呼海嘯的掌聲,一波接著一波持續狂熱、一浪接著一浪節節攀升,種種跡象都在暗示著一個結果:

    藍禮再次做到了!

    這似乎不應該感到意外,不是嗎?“藍禮-霍爾搭檔克裏斯托弗-諾蘭”,這樣的排列組合在整個好萊塢也都堪稱是頂尖保障,再加上傑西卡-查斯坦、安妮-海瑟薇、馬特-達蒙、卡西-阿弗萊克和邁克爾-凱恩等一眾演員的加盟,作品取得成功是正常發展軌跡,而作品撲街了才能算是意外。

    但之所以稱之為“意外”,一方麵是因為華納兄弟的貿然提檔,如此胡亂破壞發行日程的行為絕對是商業電影發行過程中的大忌,凱文-辻原怎麽看都像是破罐子破摔的模樣,而那些自信滿滿的話語都隻是宣傳用語而已。

    另一方麵則是因為藍禮-霍爾和托馬斯-圖爾之間的矛盾,從“星際穿越”一路延續到了“侏羅紀世界”,這對於電影拍攝與製作過程來絕對不是什麽積極因素,而偏偏諾蘭又不是一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的導演,這也為電影的質量蒙上了一層陰影。

    還有,“現在也是時候了”——是時候藍禮應該出現一部作品的失手了,日中則昃、盛極必衰,這是自然萬物的固有定律,就好像沒有人能夠完美一樣,也同樣沒有人能夠永遠成功,上坡和下坡的結合才符合規律,這樣才……才像是一個正常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