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骨

1415 輿論風向(1/3)

    一輛救護車浩浩蕩蕩地穿過了中/城區的街道,朝著上東區的私人醫院方向駛去,忽明忽暗的燈光和忽高忽低的鳴笛也終究沒有能夠吸引路人們的注意,因為在紐約這樣的大城市裏,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每都在繁忙的人們根本沒有時間注意這樣的“事”。

    但是在社交網絡平台之上,關於藍禮-霍爾的事情卻已經引爆了整個網絡,短短不到一個時之內就成為了最火熱的新進話題。

    此時,當人們意識到剛剛那一輛救護車裏的可能就是藍禮的時候,卻已經追悔莫及,回過頭,隻能看到川流不息的熟悉車陣。

    鎮守在最前線的狗仔們紛紛發布了新聞稿,爭搶時間差,但神奇的是,各方各界的觀點都截然不同,以奇妙的方式呈現出了同一起事件,而事情真相卻始終蒙著一層薄紗,讓人捉摸不清。

    “藍禮-霍爾再陷大牌疑雲:創口貼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卻召喚了救護車?”

    顯然,這是劍指藍禮的負麵新聞,把所有焦點都放在了救護車之上,掐頭去尾,大牌形象頓時就脫穎而出了。人紅是非多的藍禮,“大牌”傳聞永遠都不會輕易平息,更何況媒體記者還總是見縫插針地深化印象呢?

    “發生在五十七街的混亂。

    ——正在拍戲的藍禮-霍爾再次引發大麵積騷亂,導致交通堵塞以及踩踏意外。”

    這則是另外一個視角,從全局角度審視整個事件所造成的影響,至少是影響之一,然後把所有責任都推卸給了藍禮,認為正是他的“招蜂引蝶”,這才導致了意外情況的出現,並且對城市交通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

    “再次出現訪談風波。藍禮-霍爾拒絕接受采訪,與媒體從業人員發生肢體衝突。”

    表麵看來,這是客觀新聞報道,沒有太多的情緒色彩摻雜其中,但深入閱讀之後就可以發現,文章隻字不提藍禮的個人情況與狗仔的咄咄逼人,而是強調了衝突混亂發生之後的場景,截取了現場最為混亂的部分。

    就如同殺人案件一般,強調了“謀殺”這樣的驚悚字眼,讓所有人都嚇出一聲冷汗,眼球效應也就達到了。

    “瑞恩-高斯林揚言,’我要殺了你’;保羅-沃克和藍禮-霍爾無作為。

    ——論好萊塢演員素質全麵底下的可怕現狀。”

    這一次,瑞恩、保羅和藍禮則成為了槍靶子,對峙之中的過激言論被截取了出來,並且詳細地描述了三名演員先後與狗仔產生衝突的情況——隻有衝突沒有原因,刻意弱化原因之後就使得狗仔們成為了受害者。

    “拒絕回應負麵新聞,藍禮-霍爾含糊其辭。”

    整篇報道都聚焦於狗仔和藍禮的交鋒,關於範-迪塞爾、關於梅麗莎-拜諾伊斯特、關於環球影業和迪士尼的相關傳聞,所有的所有藍禮都沒有給予相關回應,這也進一步讓人產生了疑惑;僅僅隻是在報道的末尾,提起了藍禮最後因為身體不適而搭乘救護車前往了醫院。

    “藍禮-霍爾與記者之間的不和諧采訪。又一次。”

    又一次。這個詞匯十分簡單,卻能夠簡單直接地製造出“再犯”的意思,並且將記者擺放在了弱者的位置——有趣的是,記者們從來不承認狗仔是“記者”,但現在狗仔卻又成為了“記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