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骨

724 清新喜劇(1/3)

    “這不是另外一部’我的左腳’,更像是又一部’觸不可及’。”

    這是普利策得主羅傑-埃伯特的影評標題。

    “觸不可及”是一部法國電影,今年剛剛上映,以黑馬姿態打破了“泰坦尼克號”塵封十三年的記錄,成為了法國電影的新科影史票房冠軍;同時還收獲了法國影評人眾口一致的讚譽,以摧枯拉朽的姿態闖進了美國的頒獎季,成為了最佳外語片的熱門種子選手。

    經曆了淩晨時分的沸沸揚揚,經曆了新聞報道的跌宕起伏,作為影評人,羅傑還是將所有場外信息屏蔽,兢兢業業地專注於作品本身,客觀而誠懇地發表觀點,從影評標題就可以看得出來,羅傑以這樣一種類比的方式,為“抗癌的我”送上了肯定!

    “就好像近期其他一些關於疾病的電影,格斯-範-桑特(Gus-Van-San)的’無法安寧’,奧利維-那卡什(livier-Nakahe)和艾力克-托蘭達(Eri-ledan)的’觸不可及’,’抗癌的我’以一種喜劇的方式,聚焦於人生之中一段翻覆地的變化和動蕩,輕鬆幽默、動人細膩的筆觸將這種人生劇變過程中的化學反應陳述了出來。

    它可以成為’我的左腳’那樣觸動心靈的作品嗎?也許不能,但它卻呈現出了人生的不同麵貌,讓我們能夠重新審視自己,也重新審視生活。可以確定的是,對癌症的了解越多,我們就越發不想要和它有任何關係。”

    依舊是典型的羅傑風格,不是單獨評判一部作品的優劣,而是將作品放置在同類型影片的環境之中,給予相對客觀的評價。

    “對於一部喜劇作品來,’抗癌的我’的格局很,到隻容下了男主角亞當-勒納一個人,講述了某一,亞當忽然被告知罹患癌症之後的故事。

    故事是根據編劇威爾-裏瑟爾親身經曆改編的,這使得所有的焦點都落在了亞當的身上,沒有太多的野心,也沒有太多的深度,但這恰恰是電影取得成功的原因——

    電影真實而細膩地呈現出了亞當的心理層麵變化,出眾的劇情細節和優秀的人物關係,一點點地拚湊出癌症對生活的影響,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虛變實。觀眾所看到的,不是一段對抗疾病的勵誌故事,而是一段生活的真實倒影:每個人都在受困於自己的煩惱。

    所有人都知道,哀傷和悲悼有五個階段:否認,憤怒,爭辯,消沉,接受。

    但這隻是心理學層麵的文字而已,隻有真正地發生、隻有親身地經曆,才能感受到每一個階段的重量,猶如牢籠一般,將每個人困在其中,無法掙脫。這也是威爾-裏瑟爾整個劇本最出彩的部分。

    裏瑟爾在亞當的身邊設置了這樣幾個角色: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心理醫生,從亞當的身上,她學會了書本和現實的區別,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安排好的,也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記錄下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女友,這是亞當的故事,但她卻沉浸在自己的悲傷、痛苦和掙紮之中,仿佛她才是世界的中心;過度關心而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母親,心翼翼、謹言慎行,病症就好像讓人不得不細心嗬護的水晶,以至於將亞當推向了一個遠離日常生活的無菌空間,困在原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