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骨

606 底蘊乍泄(1/3)

    僅僅隻是用大腦思考,很難想象,這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四個吉他和弦,卻能夠演奏出各式各樣的流行歌曲;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改編之後,卻在和弦的不同搭配組合之下,還有節奏的不同快慢變換之下,演繹詮釋出了不同的風格。隱隱約約覺得十分相似,又有些不同,卻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這種感覺,著實太過微妙,語言難以形容。

    但,藍禮就是做到了。

    蒂姆西腦海裏猛然靈光一閃:為什麽人們對現代流行音樂的厭倦感越來越快,單曲排行榜上的人氣來來去去,更新換代的速度無比之快?快餐時代的快節奏生活和日常煩躁無趣,迫使人們尋找更多的新鮮事物,這是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現在的流行曲目,編曲越來越簡單,值得回味的東西越來越少,留在腦海裏的旋律也越來越少,淘汰換新的速度自然是越來越快。

    正如藍禮剛才所演示的一樣。任何一首流行曲目都可以用四個和弦來演繹,然後通過節奏的變幻,搖身一變,就成為了一首全新的曲目。

    簡單舉一個例子就可以明這一點了,從015年到017年,美國的音樂剽竊案件數量直線上升,艾德-希蘭、布魯諾-馬爾斯、薩姆-史密斯(Sa-Sih)等頂尖流行歌手都涉嫌其中,他們最終都與原告達成了和解,將原告寫入了原創者的行列,共同分享版稅。

    換而言之,其實就是從某種程度上承認了所謂的“借鑒”。

    這不是,他們就是存心抄襲,而是整體流行音樂的發展趨勢就是如此。和弦和編曲越來越簡單,相似趨同的態勢也就不可避免,不經意間,以前“似曾相識”的旋律就成為了自己創作的靈感來源,本人甚至沒有來得及發現。“借鑒”、“致敬”和“抄襲”,界限正在越來越模糊。這種風潮,從八十年代末就已經開始了,整個音樂市場的衰退和疲軟,可不是一就造成的。

    不過,僅僅用四個和弦來演繹流行歌曲,這可沒有起來那麽簡單,考驗的是歌手對改編和創作的底蘊,還有歌手對音樂和和弦的理解。看著藍禮那信手拈來、遊刃有餘的架勢,蒂姆西驚歎不已。

    忽然,蒂姆西就展露出了大大的笑容,“堂吉訶德”這張專輯的存在,就是與音樂市場的整體態勢背道而馳。

    雖然藍禮剛才得無比輕鬆,仿佛“你的骨頭”僅僅隻是四個和弦的排列組合,但認真傾聽過整張專輯就知道,藍禮在創作過程中,不僅和弦的使用非常繁瑣而且廣泛,而且編曲也始終遵循著旋律的本質。

    即使是“老鬆樹”、“洛杉磯”這樣和弦相對簡單的曲目,也不例外。和弦的選擇和運用都超出了剛才那四個和弦的範疇。該簡單還是該複雜,一點都不偷工減料、急功近利,這讓人不由想起了五十年代,那個民謠達到巔峰、搖滾開始萌芽的年代。

    更何況,專輯裏每一首歌詞都是精心打造的,與旋律相得益彰,與樂符彼此契合。這才是真正難能可貴之處,也是音樂黃金年代的核心思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