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戲骨

207 每況愈下(1/3)

    這簡直是荒下之大謬!

    從“太平洋戰爭”到“活埋”,再到“愛瘋了”,片酬居然一部比一部低,看起來就像是事業走入死胡同的過氣演員一般。WwWCOM“活埋”的十萬片酬已經夠低了,三線演員差不多是這個價,就連許多電視劇演員的酬勞都比這個數字高,可是現在,居然一降再降,兩萬?這難道不是打乞丐嗎?聽起來就像是模特圈子的鮮肉拿到的價格。

    更何況,藍禮現在可是艾美視帝!艾美獎!美國四大藝術獎項之一的艾美獎!兩萬美元?這算是什麽鬼?

    至於分紅?那簡直就是吹牛皮!

    從隻言片語之中就可以判斷出來,“愛瘋了”根本沒有找到製片公司,僅僅隻是拉到了投資而已,就好像“活埋”一樣,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導演和製片人根本就沒有言權,他們到底能夠分紅多少,利潤比例和行公司、各大院線要如何分配,甚至於是否能夠找到合適的買家,這一切都是待定的,將來必須由對方來決定。“活埋”的票房分紅比例就是由焦點影業拍板的。

    退一步來,就算製片公司和行公司都同意了票房分紅,那麽藍禮又能夠分多少呢?

    好萊塢的演員們參與票房分紅的浪潮是從新世紀之後開始興起的,雖然在此之前就有這樣的情況出現,但一直不占主流,製片公司和演員的合作主流還是片酬,真正讓人們意識到票房分紅重要性的,是6年的“加勒比海盜”。

    在此之前,兩千萬俱樂部代表著業內的最高水準;可是“加勒比海盜”卻為約翰尼-德普帶來了三千三百萬美元的收入——基本片酬加上北美票房分紅,這頓時震驚了整個業內,隨後的“加勒比海盜”隻多不少,這讓迪士尼嚇了一跳。

    後來拍攝“加勒比海盜4”的時候,迪士尼就一鼓作氣地以創造曆史記錄的五千五百萬美元片酬,簽下了約翰尼繼續出演。其實這個數字,是迪士尼自己內部的預估,計算了基本片酬和票房分紅疊加數字之後給出的結果,一口氣支付完約翰尼的片酬,這樣一來,電影票房取得出預期的成功,那麽收益就將全部進入迪士尼的口袋。

    在那之後,兩千萬俱樂部雖然依舊存在,不過卻是名存實亡,演員不會過分追究基礎片酬的高低,反而更加願意以分紅的形式參與到電影創作之中。這對於電影公司來也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可以節省預算,讓演員來分擔部分票房風險——有錢一起賺,虧本一起擔,所以,各大電影公司也是樂見其成的。

    換而言之,電影公司願意票房分紅的願意,是要分擔風險,而不是瓜分利益。自然而然,隻有那些具有票房號召力的頂級演員才能參與到分紅名單之中,其他演員直接靠邊站。

    雖然藍禮剛剛摘下了艾美獎視帝,但在群星璀璨的好萊塢裏,根本排不上號,僅僅兩部作品的累積也不足以讓藍禮躋身二線演員行列,現在最多就隻能算是三線。即使藍禮可以參與分紅,百分之一就是極限了,電影公司根本不會輕易鬆口。

    最大的可能是,就連這百分之一,電影公司都不願意掏。從黃鼠狼手中搶奪雞肉,這就是不可能的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