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之王

345 球迷信心(1/3)

    林書遠不由拉了拉衣服的領子,剛剛地豎立起來,才進入十月份,舊金山的大風就已經彰顯出了威力,一整個上午都坐在辦公室裏為“世界日報”趕稿子,不僅錯過了午餐時間,而且室內到室外的溫差攻擊差點就讓他折返重新回去。

    但饑腸轆轆的狀態喚醒了求生欲/望,他可不想再吃泡麵了,於是咬著牙關,快步衝出了編輯部,一路小跑,推開了眼前餐廳的大門,腦海之中已經開始思考,午餐到底應該吃什麽了,但走進室內之後,眼前的景象卻讓他不由愣了愣。

    第一反應,退後半步,抬起頭看了看門外的招牌,再次確認自己沒有找錯地方;然後又一次進入室內,目瞪口呆地看著眼前熙熙攘攘的場景,熱火朝天的討論聲響在並不寬敞的空間裏悠悠回蕩,仿佛進入了淩晨時分的酒吧一般——正是好時光。

    問題就在於,這不是一間酒吧,而是一間港式茶餐廳;現在不是淩晨時分,而是下午兩點零八分;另外,今天是周一,工作日。

    林書遠不由張開了嘴巴,滿臉錯愕,懵懵懂懂地邁開了腳步,找到了一張空桌,安坐了下來,然後餐廳的老板就走了過來,熟稔地打起了招呼,“今天吃什麽呀?還是叉燒飯嗎?如果你想吃叉燒的話,今天燒鵝不錯,油脂剛剛好,不會太過肥膩。”

    這是粵語,略微帶了一些口音的粵語。在唐人街這附近,粵語完全可以走遍天下;當然,漢語也可以。這家茶餐廳的老板是二代移民,依舊沿襲了一部分一代移民的風俗和習慣,相較於英語來說,還是粵語更加親切熟稔。

    此處距離“世界日報”的編輯室僅僅一條街區,走路不到五分鍾;報社的記者們可以算是這裏的常客了,林書遠入職也超過九個月時間了,對此也是再熟悉不過了。

    “世界日報”是一份中文日報,所有文章都由繁體字撰寫。作為三代移民,林書遠的聽力、閱讀和書寫能力都還不錯,但口語的部分,他還是更加習慣於英語,畢竟,生活環境和接受教育,整體還是英語為主。

    麵對老板的粵語點餐,林書遠則以英語回答到,“好的,就按照你的推薦吧。”這一問一答,兩種語言,卻絲毫不顯違和,這就是舊金山與紐約的不同之處——雖然兩座城市都以文化多元、文化融合而聞名,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方式。

    “這是達陣,我告訴你了,這絕對是達陣。”

    “可是他都已經飛出界了,不是說,出界就不算達陣嗎?”

    “不對不對,達陣還有更多規則的,這肯定是達陣!”

    “廢話,裁判都做出判決了,我也知道是達陣。我的意思是,為什麽這一個是達陣?”

    ……

    嘰嘰喳喳的討論聲,戛然而止,所有人麵麵相覷,以至於一點聲響都發不出來,一大群人團團圍住,卻突然沒有了聲音,著實有種戲劇性的喜感。

    這就是林書遠剛才詫異的原因,餐廳之中聚集了至少二十人以上,全部都是大學生、高中生模樣的年輕麵孔,所有人圍坐一團,正在高談闊論地發表著意見,爭前恐後的模樣看起來就像是大學生們正在討論小組課題一般;不僅如此,他們所有人都穿著舊金山49人的主場隊服,大紅色的球衣連成一片,視覺衝擊力著實不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