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一零零零章 不敗之地(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軍機大臣孫承宗、兵部尚書南居益、工部尚書畢懋康,以及兵部侍郎武備院總監孫元化等人,本就緊跟在崇禎皇帝的身後,此刻聽了崇禎皇帝說的這番話,個個用心記住,連連口稱領旨。

    李天經與宋應星則是一左一右走在崇禎皇帝身前,小心翼翼地始終保持著一個身位的距離。

    這兩人聽了皇帝的這話,心中一塊石頭落地,皇帝對於工學院的考慮也好,對於這個熱氣球的研製也好,並不是一時興起的靈光乍現,而是有著長遠的籌劃。

    同時也不是尋仙問道、玩物喪誌,而是要把這種之前聞所未聞的東西,用在戰爭之中,用在兩軍對壘之時。

    一個工學院製作的熱氣球,隨著崇禎皇帝的這麽一句話,一下子就有了大明朝軍國重器的地位。

    李天經與宋應星都不是普通的書呆子,要不然也不會成為明朝末年名垂後世的科學家。

    當他們製作和實驗的熱氣球,已經可以成功載重升空之後不久,他們就已經認識到了這個東西的軍事用途。

    如今,聽到皇帝果然有這樣的打算,兩個人的心裏都是振奮不已,“寧為百夫長,不為一書生”的時代,對他們來說,已經過去了!

    這一行人陪著崇禎皇帝,穿過已經泛青的野地,來到了“萬戶號”熱氣球的跟前,宋應星站在熱氣球下麵一個巨大的吊籃旁邊,大聲地向崇禎皇帝和隨行的大臣們講解著熱氣球升空飛行的遠離和它的基本構造。

    崇禎皇帝一會兒仰看看這個與後世形製相近的熱氣球,一會兒看著此時已經人到中年、四十多歲的宋應星,饒有興致地聽著他那一口帶著濃重江西口音的北京官話。

    此時的宋應星大概四十四五歲的年紀,與當年入宮參加殿試時的樣子已經有所不同,不僅兩鬢的頭發有些斑白,而且身體已然有點發福,而且額略微有點駝背。

    宋應星的濃濃江西口音和劈裏啪啦的快語速,讓崇禎皇帝和諸位大臣們聽得雲山霧罩,並不是很清楚。

    站在一邊的工學院祭酒李天經,則時不時地補充幾句和解釋一通。

    然而,對於如今的這位崇禎皇帝來說,他本來也不太需要別人的講解。

    熱氣球的原理不複雜,而其構造也很簡單,以大明朝如今的技術工藝水平,製造出來完全不成問題。

    要不然的話,崇禎皇帝也不會對工學院這些人提出研製的要求了。

    而宋應星領著工學院的一幹學徒工匠,搞出來的這個熱氣球,與後世的簡易熱氣球基本相同。

    除了一個巨大的內有骨架支撐的水滴型密封球囊之外,就是一個用來載人和載物的巨大吊籃。

    而吊籃與球囊之間,則固定著一個用來燒出火焰加熱球囊空氣的“爐子”,它一人多高的的形製,看起來就像是道士們煉丹使用的鼎爐。

    不過這個鼎爐,擁有許多個用來添加燃料或者隔絕空氣的的火門,目的是通過調節火焰的大小來控製萬戶號漂浮的高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