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九六六章 饑寒交迫(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甘南隴西地區之流賊與河西之木速蠻轄區內的饑荒,與崇禎二年冬季之後發生的叛亂,與整個崇禎三年持續一年的幹旱與戰爭直接相關。

    當然也與大明朝官軍從北麵、東麵與南麵的嚴密封鎖直接相關。

    從崇禎二年以來持續的戰亂,使得這些地區原有的漢人,大批量的逃亡流失,同時也使得這些地區的農田十有八九無人耕種,變成了荒地。

    沒有什麽人種地,自然就不可能有多少收成。

    再加上在持續了一年多的嚴重幹旱天氣裏,西北地區更是首當其衝。

    唯有寧夏地區沿黃兩岸的墾區,因為三邊總督府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耗費了大量人力開挖出數條引黃水渠,才算是保住了大部分的農田沒有絕收。

    至於其他的地區,不管是有條件的甘南隴西之地,還是本就幹旱貧瘠的河西走廊,不管是高迎祥手下的流賊頭子們,還是馬進忠、米喇印、哈天喜等木速蠻世家頭領們,都在忙著打仗爭地盤,根本沒在興修水利墾荒種地上下過哪怕一丁點兒的功夫。

    結果,到了崇禎三年冬天的時候,當初釀下的惡果,很快就徹底顯現了出來。

    至於馬進忠、米喇印、哈天喜這類世居西北的木速蠻將領們,還好說一點,畢竟都是西北木速蠻的世家大族出身,祖輩經營河西多年,還算有些儲備積存。

    而且,這些人麾下的木速蠻亂民們,也大多是以放羊為生,即便是甘州、肅州等地的糧食沒有了多少儲備,他們這些人也還可以靠著積存的羊群過活。

    但是,高迎祥手底下的各路流賊頭子們,卻沒有這樣的“幸運”。

    當初馬進忠等木速蠻將領們聚眾作亂的時候,早就已經將此地搜刮過多少遍了。

    等到馬進忠、馬光玉、馬守應等人從隴西撤離的時候,更是把能夠帶走的東西全部都帶走了。

    別說牛羊牲畜了,連能喘氣的活人都沒給他們留下多少。

    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之下,對於盤踞在蘭州城內的高迎祥,及其麾下各路心腹將領還好一點,當初打下蘭州的時候,蘭州城內的肅王府裏還有一定數量的糧食。

    然而,那些被高迎祥分別派了出去的將領們,比如前往河州和臨洮駐守就食的左路副元帥劉希堯與右路副元帥張獻忠各部人馬,可就慘了。

    別說沒有過冬的衣物了,就是過冬的糧食也基本上沒有幾顆。

    也因此,到了崇禎三年的寒冬臘月裏,各路流賊盤踞的地區,從臨洮到河州,再從河州到蘭州,很快就變成了一個人間地獄。

    十一月裏,能夠搜羅找到的糧食早就吃完了,而能夠找到的牲畜也早被吃光了。

    到了十二月的時候,臨洮城內的流賊右路軍副元帥張獻忠麾下饑腸轆轆的各個營頭,就開始吃用之前搜羅抓捕的那些木速蠻兩腳羊了。

    至於在崇禎三年的十月底就丟掉了安定城的羅汝才,也帶著麾下幸存的四五千人,在十一月初的時候逃到了臨洮城內,再次依附張獻忠的大西營為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