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九六二章 從祀真武(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禮部儀製司郎中許譽卿還在這次上書之中,建議崇禎皇帝親自頒下聖旨,從江西龍虎山的嗣漢天師府和大上清宮中,抽調嗣漢天師府張氏子孫與正一派得道高士弟子,前往各地主持祭祀忠烈這樣的國殤儀軌。

    左副都禦史賈繼春、兵部職方司郎中牛聚明以及從兵部都給事中轉任禮部儀製司郎中的許譽卿,正是如今崇禎皇帝在朝中刻意栽培起來的一些禦用喉舌中的中堅力量。

    崇禎皇帝從護國忠義廟看完回到了乾清宮中之後不久,他在護國忠義廟所說的那些話,就迅速地傳到了這些人的耳朵裏。

    僅僅過了兩天之後,就有了這些上書請建忠烈祠褒揚忠烈的奏疏。

    然而,畢竟還不是來自崇禎皇帝的直接授意,所以這些人的奏疏,距離崇禎皇帝的本意還是有些距離。

    但是考慮到自己的這些禦用喉舌們,本身也都是儒家所謂聖門弟子出身,讓他們在公開呈遞給皇帝的奏疏之中大肆提倡源自道教的真武大帝信仰,也確實有點難為他們。

    如今,他們能夠一起提出將敕建忠烈祠並由道士主祀、歲時祭奠的建議,已經算是不錯了。

    與此同時,對於這幾個人的奏疏,內閣幾位閣臣,尤其是分管禮部的徐光啟沒有提出任何擬辦意見,原樣照呈給了皇帝。

    倒不是他們偷懶,而是這樣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無從質疑。

    雖然他們對於崇禎皇帝在護國忠義廟裏所說的那些話,有著不同的解讀,而且也有著深深的疑慮,有點擔心類似當年嘉靖皇帝崇信道教的那種情況,再次出現於紫禁城中。

    但是對於賈繼春、牛聚明、許譽卿這幾個人提出的建造忠烈祠,收祭萬曆以來陣亡官軍將士的提議,他們卻無從反駁。

    而且不光是他們無從反駁,滿朝文武大臣也沒有人敢於反駁。

    不是說這些人怕得罪這幾個皇帝的禦用喉舌,或者說怕得罪這幾個人背後的崇禎皇帝,並非如此。

    明朝的大臣們,還真就多的是那種不怕得罪皇帝的人物。

    說到底,還是因為這件事本身就是大得軍心的一個事情。

    賈繼春等人的奏疏送進宮中之後,連著兩天,先是京師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們、左右護軍們上書支持,然後就是朝中的大臣們陸續上書表態支持,比如兵部尚書南居益,兵部左侍郎皇明忠義講武堂祭酒茅元儀等舉足輕重的人物。

    對於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和左右護軍們來說,這是千載難逢的一個凝聚軍心、激勵士氣的機會,作為全軍將士的主心骨,豈能不表態支持?!

    否則的話,以後五軍都督府的這些都督護軍們如何指揮各自所屬的軍中將士?

    這個問題對於南居益來說更是如此,兵部尚書當然不能不支持這件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