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九四八章 軍占民隨(1/3)

    這一次,崇禎皇帝吸取了去年的經驗教訓,不再於乾清宮中單獨召見外邦的使臣了,而是帶著內閣大臣們一起,在文華殿中,公開召見這些外邦的使節。

    不過,李國鐠等內閣大臣們也知道,在如何對待屬國、藩部與外邦的問題上,崇禎皇帝自有一套完全不同於大明朝以往那些慣例的做法。

    所以,當皇帝在文華殿召見外邦使節的時候,這些人也都輕易不去開口說話,不去發表自己的意見。

    至少當著外邦使臣的麵兒,他們隻帶著耳朵和眼睛,隻是靜聽和觀察。

    在大明朝的朝堂上起起伏伏地混了這麽多年,如果連在外人麵前要給足皇帝麵子的道理都不懂得,那他們豈不是白混了?

    李國鐠、孫承宗與徐光啟這樣的人,當然知道這個道理。

    更何況,崇禎皇帝這一次並沒有節外生枝,基本上維持了之前與內閣大臣們商定的條款。

    崇禎皇帝在文華殿中的接見,並沒有花費太長的時間。

    除了當麵首先了東籲王朝的賀表、國書等文書,並承諾了冊封東籲王為緬王,傳旨軍隊止步於阿瓦城之外,並沒有多說別的什麽。

    至於進一步商定具體的條款與細節,那都是理藩院和禮部的事情了。

    如今的理藩院在成立了兩三年之後,尤其是經曆過崇禎三年正旦大朝會期間崇禎皇帝親自處理藩屬事務的言傳身教之後,已經十分明白崇禎皇帝的決心和意圖了。

    加上如今理藩院裏的主事之人,比如院使恭順侯吳惟英、左副院使薑曰廣,以及右副院使出身察哈爾蒙古的多爾濟達爾罕,都不是讀書讀壞了腦子的書呆子出身。

    總的來說,崇禎皇帝還算是比較放心。

    當理藩院的官員帶著覲見完畢的東籲侯德欽帕耶離開文華殿之後,崇禎皇帝又與葡萄牙人的使節即老傳教士皮門塔,以及沙廉總督府的使者柯恩定下了一些新的條款。

    一個是,葡萄牙人的商人或者懸掛葡萄牙旗幟的商船,除了濠鏡澳以外,可以到廣州港、登州港、西歸浦三處海港停泊駐留,並與大明皇家南洋公司、寶和公司、東瀛公司開展各種貿易。

    第二個,除了前番答應葡萄牙人可以保持他們在緬甸的商業利益與軍事存在之外,崇禎皇帝也答應,由葡萄牙駐沙廉總督府所簽發的貿易許可狀,在阿瓦城內受到大明雲貴總督府的認可與保護。

    第三,葡萄牙駐沙廉總督府可在阿瓦城內派設常駐的使節,並就雙方貿易與稅問題,與雲貴總督府所派之的官員舉行定期會晤。

    對於葡萄牙人提出的這些要求,崇禎皇帝全都同意了。

    正常的貿易,對大明朝這邊也是有利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