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九四五章 長老日記(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按照崇禎皇帝欽定的新軍操典所編練的督標三營人馬,如今也訓練得像模像樣。

    當初崇禎皇帝下旨,讓袁可立從漕丁之中遴選編練漕營五千,督標三千,共計八千人馬,其目的是為了未雨綢繆提前布局,防備西北的流賊如同曆史上那樣流竄江淮。

    但是這一世,西北流賊各營沒能突破山西河南的官軍封鎖,也就沒能流竄江淮湖廣一帶作亂。

    相反,如今這些大大小小的西北流賊,還被大批朝廷的官軍尾隨著趕往了陝西以西。

    所以,漕運總督袁可立用心編練打造的這支多達八千人的軍隊,也就沒有派上他們本來預備好了的用場。

    不過,這樣一支直接聽命於漕運總督衙門的軍隊,尤其是以新軍操典編練,並且裝備了崇禎一式前裝燧發滑膛槍的三千督標新軍,卻也不是白白編練空耗糧餉。

    漕運總督袁可立隻身赴任,三年來殫精竭慮、大刀闊斧地整頓漕運事務,大搞運河清淤,沿河開荒屯墾,清理各地私設的稅關,裁減安置老弱病殘的運河漕丁,等等,所有的這一切,之所以能夠被他強力地推行開來推行下去,除了崇禎皇帝的鼎力支持之外,其中最主要的憑仗,就是他麾下的這支督標新軍了。

    等到皮門塔等人與緬甸東籲王的時節團經過淮安的時候,他們所見識的正是袁可立麾下這支裝備精良不次於近衛軍的督標新軍。

    連皮門塔這個熟悉東西方情況見多識廣的方濟各會長老,在親眼目睹了這支新軍的實彈射擊之後,都感到深深震撼,因此就更別說東籲王派來大明朝貢換約請求冊封的緬甸使節們了。

    這些僻居於西南邊陲但卻一向夜郎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的東籲王使節們,直到這次來到了大明之後,才知道傳說中的萬裏大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規模!

    原本在他們眼中幾乎就是全部已知世界的東籲王朝,其所轄的土地與人口,充其量也隻是與雲南這一個大明朝的行省相當罷了。

    而大明朝的境內,光是如同雲南這般大小的行省,據說還有二十來個!

    也因此,被葡萄牙人“強迫著”前來大明京師換約請封的東籲王朝使節團,在經曆了淮安漕運總督府的熱情“款待”之後,在尚未抵達大明京師之前,原本心中還存著的那點不屈與怨氣,就全都消散不見了。

    包括這次緬甸使節團的首席大臣,也就是東籲王他隆的叔父兼嶽父以及他的丞相之首東籲侯德欽帕耶,在經過一路上的認真觀察之後,也終於死了抗爭之心。

    東籲王朝曾經憑借著幾個國王的政治智慧與膽識,的確是強大過,也曾經北上攻打過大明朝的邊境。

    雖然對於大明朝的侵擾,遭到了慘痛的失敗,也收獲了沉重的教訓。

    甚至還曾出現過明軍五百人就擊潰了東籲王朝數萬大軍的記錄,但是東籲王朝之後的君主,卻也並沒有因此就徹底服輸。

    而是時時刻刻都幻想著,恢複其祖先莽應龍這個白象大王統治時代的光榮。

    不僅一直在試圖征服寮國與暹羅,而且還一而再、再而三地挖大明朝的牆腳,通過貿易或者重金誘惑和拉攏雲南邊地的土司家族叛歸緬甸。

    這一世,他們從沒想過,會遇到這麽個“居心叵測”的大明皇帝,根本不需要他們誘惑拉攏,就主動給緬甸派來了這麽多雲貴土司世家出身的土官和土兵!

    然而,這樣的結果卻絕對不是他們所願意看到的。

    因為這些來自雲貴內地的土司頭領們,可不是前來歸順依附東籲王朝的,他們帶來了軍隊和人口,但卻沒有帶來一絲一毫的土地,而且他們帶著人馬前來,正是為了奪取東籲王朝的土地!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