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九一一章 先難後易(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與軍機大臣大都督英國公張惟賢病逝在京師權貴圈子裏引起的震動相比,代王朱鼎渭的死,除了宗人府和禮部跟著忙碌了起來以外,沒有什麽人關注。

    其實,對於這兩個人物的病逝,如今的這位崇禎皇帝並不感到意外。

    就英國公張惟賢來說,自從去年開始,就一直處在病病殃殃之中,動都不動就臥床不起,不能入朝當值了。

    英國公能夠一直堅持到現在,幫著崇禎皇帝把五軍都督府改製重組的事情辦利索了才撒手人寰,已經算是出人意料了。

    在這兩個同一天傳來死訊的人中,論身份貴重、親疏遠近,當然是代王朱鼎渭在前。

    不過相對於英國公張惟賢死後皇帝遣人治喪的規格,代王朱鼎渭的死,就隻能是輕於鴻毛了。

    若是其沒有足可利用的價值,如今這位崇禎皇帝恐怕連問都懶得問。

    崇禎皇帝能夠登上皇帝寶座,離不開英國公張惟賢的鼎力支持。

    因此,不管是曆史上的崇禎皇帝,還是現在這位崇禎皇帝,對於英國公張惟賢的貢獻,還是十分認可的。

    特別是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對英國公張惟賢在許多關鍵時刻的表現,一直都是心存感激的。

    當然,除了心存感激,他的心裏麵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愧疚的。

    因為原本曆史上這位英國公雖然身體也不怎麽樣,但卻一直堅持到了崇禎四年以後才病死。

    這一世,卻差不多提前了一年的時間。

    而這期間,編練近衛新軍也好,整頓兩京勳貴也罷,重組五軍都督府,以及禦駕親征居庸關禦敵等等,都是原來的曆史上,從未有過的作為。

    在這一係列重大的事情之上,英國公張惟賢自是跟著耗費了無數的心血。

    而這一點,也許就是他在病重的情況下,沒有挺到崇禎四年的原因吧。

    至於代王朱鼎渭,在原本的曆史上,也就是這個時間段去世的。

    細究起來,或許還要比這個時間早上幾個月。

    也可能正是因為,如今這位崇禎皇帝之前從京師派去了太醫,送去了補品藥品的緣故,代王朱鼎渭才比原本的曆史多堅持了半年。

    對於這個代王朱鼎渭,崇禎皇帝雖然很無所謂,但是並沒有什麽惡感。

    這個人在大同城裏的名聲,以及在大同文官武將之中的名聲,還不算太壞。

    當然,若是他名聲不好,或者有什麽罪大惡極的罪行,那麽崇禎皇帝如今倒還省心了呢。

    不必有這樣那樣的考慮,直接按照福王、德王等人的先例,一封聖旨抄家充軍處置了了事。

    這樣反倒簡單多了。

    可惜的是,這世上的事情,永遠沒有這麽容易這麽簡單。

    這個以庶子入繼代王爵位的朱鼎渭,還算是宗室子弟之中比較有正事的一個,不僅沒有什麽把柄落在錦衣衛的手上,而且德行不虧,還受到了百姓的愛戴。

    在大同城被建虜圍困的時候,可能是顧慮到了沈王府、晉王府,以及秦王府的前車之鑒,他還算是比較積極地響應了巡撫範複粹與時任知府馬士英的號召與求助,先後出錢出糧出人協助守城。

    不過等到建虜撤圍之後,代王府以及宣大等地出身於代王府的支係王府損失慘重,十去七八,代王朱鼎渭也是一病不起,到了今年五月六月間更是數度病危。

    而崇禎皇帝之所以讓宗人府和禮部先後派員,去代王府探視問候病情,主要是因為這個代王朱鼎渭的病危來得正是時候。

    因為,接下來,崇禎皇帝要拿這個代王府的繼承問題開刀,迫使代王世子朱彝?接受新的宗室封藩製度。

    不是崇禎皇帝真的刻薄寡恩,也不是他不顧念皇室與親藩之間的血緣之情。

    而是到了明末的這個時候,宗室問題實在是已經到了不得不著手解決的時候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