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八八九章 此明國也(1/2)

    崇禎三年八月二十四日中午,新任瀛洲鎮守使陳繼盛率領著之前雲集於對馬島東側海域的五百多艘大小船隻,又一次出現在了對馬島嚴原港所在的海灣外麵。

    二十六歲的對馬藩藩主宗義成,帶著左右家臣侍從,站在嚴原港內金石山城的最高處,看著港外密密麻麻的明軍和朝鮮戰船,滿臉的疲憊和憂慮。

    宗義成雖然年輕,但是他從其父號稱老狐狸的宗義智手中繼承這個對馬藩的藩主之位,至今已經長達十五年之久了。

    在對馬藩的曆史上,宗氏麵臨過的生存危機有很多,但是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

    當年豐臣秀吉麾下的日本軍隊從朝鮮半島上戰敗撤軍之後沒過多長時間,對馬藩立刻就首當其衝地遭受到了朝鮮軍隊的報複,朝鮮人攻上對馬島,在島上大肆屠殺對馬藩的人口藩眾。

    當時的對馬藩藩主宗義智帶著藩士守軍,憑借島上的兩座位於府中的金石山城和位於北方雞知的清水山城,特別是清水山城中儲存的大量糧草物資,堅守了很長時間。

    不過到最後,被斷絕了對外聯絡的宗義智,最終還是選擇與氣勢洶洶前來報複的朝鮮人進行談判。

    最後雙方達成了投降的協議,除了支付大量的賠償之外,宗義智還決定向當時的朝鮮國王稱臣納貢。

    當時的朝鮮在大明朝的幫助下經過了多年的戰爭,也算是練出來了一批可以作戰的軍隊。

    若是當時的朝鮮國王不要這個稱臣納貢的虛名,堅持滅了這個對馬宗氏,那麽對馬藩如今應該已經不存在了。

    但是當時的朝鮮國王,也即是後來的光海君,沒有架住一個日本大名向自己稱臣的這個誘惑,同意了議和,對馬藩活了下來。

    從此之後十幾年裏,對馬藩的藩主宗義成大玩兒兩麵派手段,一邊繼續向在內戰中得勝的德川幕府稱臣納貢,一邊向朝鮮的光海君這邊稱臣納貢,並且還獲得了壟斷雙方貿易的權力。

    這也是為什麽朝鮮這個當時與日本已成了世仇的國家,竟然會在雙方大戰那麽多年之後,同意對馬藩的日本商船在釜山這個地方開設倭館,同意與他們進行貿易的原因。

    因為當時的朝鮮人沒把對馬藩當日本人看。

    這個做法便宜了宗氏家族,讓這個僻居在一群貧瘠島嶼身上的宗氏家族很快就恢複了元氣。

    等到天啟初朝鮮發生了政變和內亂,也就是光海君下台,綾陽君李倧(如今這個朝鮮國王李倧)上台之後,對馬藩這邊立刻就斷絕了向朝鮮稱臣納貢這個事情。

    而當時剛剛上台的李倧名不正言不順,也沒有得到大明朝的正式冊封,而且北方又麵臨著女真人的嚴重威脅,根本無暇顧及這個兩麵三刀的對馬藩。

    至於平壤的倭館,朝鮮的君臣也不敢取締。

    因為一取締,對馬藩這邊就派搶米的倭寇來襲擾,搞得朝鮮人頭疼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就這樣,對馬藩的宗氏家族把這個兩頭騙的兩麵派手法玩得是爐火純青,不僅保住了家族的領地,而且還再次借著優越的地利位置而崛起。

    這些事情,如今的對馬藩藩主宗義成當然都清楚,在大明或者朝鮮這邊足以被當作背信棄義的兩麵派做法,卻是宗氏家族乃至是當時日本戰國時代各地大名們的生存之道,他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而這樣的生存之道,也正是德川幕府時代各藩大名教育自己家族子弟的不傳之秘。

    作為宗義智的長子,宗義成當然精通自己家族的曆史和智慧。

    此時站在金石山城的頂上,往東遠眺著海麵上密密麻麻的大明戰船,宗義成的心中所思所想的正是家族的曆史與智慧。

    宗義成正想著,就看著海麵上的大明戰船一艘接著一艘地冒出了火光,緊接著就又聽見了“咣”“咣”“咣”“咣”一連串的炮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