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八八八章 站穩腳跟(1/2)

    毛維張在這封信中所說的朝廷旨意,正是朝廷革新軍製重組五軍都督府,讓毛維張出任海軍都督府右護軍,同時也讓陳繼盛擔任瀛洲鎮守使的旨意。

    當然,這個旨意是不能在毛維張寫給陳繼盛的信中直接說明的。

    畢竟朝廷派來傳旨的錦衣衛到了島上,是要當著陳繼盛、孔有德等當事人的麵兒,以及島上的太監王德化和其他大小將領們的麵兒,當眾宣布任命的。

    陳繼盛接到了毛維張信後,將封鎖對馬藩的水師船隊交給了李性忠指揮,自己則帶著孔有德等屬於瀛洲鎮守府節製指揮的將領們,乘船趕回了瀛洲島。

    在趕回瀛洲島的船上,人人都猜測毛維張可能要調走了,畢竟文官任職三年,差不多也該動動地方了。

    如今這些瀛洲鎮守府的將校官佐們,大部分人都已經將原來擱在皮島、安東等地的妻兒老小等親屬家眷,接到了瀛洲島上安置。

    來到這裏以後,家家戶戶都有了自己的莊園田產,日子比之過去朝不保夕的時候真是不知道了好了多少倍。

    而這一切,說到底都是毛維張這個他們曾經看不上眼的朝廷文官,帶著這些人篳路藍縷積攢下來的。

    因此,不管是陳繼盛、孔有德、畢登翰等這些原本就屬於朝廷將校官佐行列的人,還是當初在占領瀛洲島的過程中收服的林傳福、陳夏生、羅守忠等人,對於毛維張這個文官出身的監軍兼鎮守使的離去,都很不舍。

    人人都擔心毛維張離去之後,若是朝廷再派一個不合拍的文官過來,把如今瀛洲鎮守府的大好局麵都給搞砸了可咋辦。

    還好,等他們到了之後,聖旨宣讀完畢,毛維張如他們所料升官調走了,但是朝廷卻並沒有選派朝中的文官前來這裏,而是讓一直在瀛洲鎮守府管軍的陳繼盛,就地出任瀛洲鎮守使。

    與此同時,孔有德頂替了陳繼盛原本的角色,而毛有性、畢登翰、林傳福、陳夏生等人,也各有晉升,算是皆大歡喜的局麵。

    當初崇禎皇帝讓毛維張這個進士出身的文,兼任瀛洲鎮守府鎮守使的職務,說起來也是出於對陳繼盛以下這些東江鎮武官們的一種不信任。

    在當時所有的這些人中,畢竟隻有毛維張這個人在原本的曆史上是因為城破之後自殺殉節而死的,算得上是讓崇禎皇帝完全放心的一個。

    不過,經過了這麽兩三年的時間,陳繼盛也好,孔有德也好,其他最早來自東江的小將們,以及毛維張在瀛洲島上招撫的那些海盜們也好,都經受住了考驗。

    崇禎皇帝也可以放心地把這裏暫時交到陳繼盛來掌管了。

    崇禎皇帝之所以要讓人用心地經營這個地方,除了這個地方戰略地位比較重要之外,他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將來有一天,要把這個地方作為收拾日本的一個跳板。

    就像是日本把對馬島作為進軍朝鮮的跳板一樣,瀛洲島將來就是大明朝的海軍大舉進軍日本之時的一個前進基地。

    雖然那一天還很遙遠,至少要等到如今剛剛成立的海軍都督府,將大明南北沿海的水師,真正整合完畢之後才能考慮,但是準備工作卻是越早越好。

    比如說現在,對於瀛洲島上大明軍隊的存在,數百裏外的日本列島西南諸藩,都在適應。

    不管是對馬島上的對馬藩也好,還是吞並了壹岐國的平戶藩也好,以及更近一點的長崎也好,還有日本列島南端的肥前藩、薩摩藩也好,都從最初得知消息時的警惕與猜疑,變成了現在的習慣與無視了。

    甚至包括遠在日本東海岸江戶城的德川幕府,在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終究還是采取了靜觀其變的態度,漸漸地變得無動於衷。

    因為瀛洲島上的這些大明水師和官軍,自從占領了瀛洲島以後,就沒有再采取其他的動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