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八七二章 錦上添花(1/2)

    崇禎皇帝借著皇後產子、群臣恭賀的時機,以施恩宗室為名,讓禮部直接行文各地布政使司,並讓宗人府直接行文各地宗藩王府,解除宗室子弟不得從事四民之業的禁令。

    崇禎皇帝的這個做法,一下子將京師朝堂之上的許多朝臣都弄蒙了。

    都察院、翰林院、詹事府以及六科廊的禦史清流言官們,似乎終於找到了崇禎皇帝失策的地方,剛剛上完賀表恭祝皇明江山永固、日月長恒的這些人,再一次拿起筆開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了。

    許多禦史言官和朝臣上書彈劾閣臣兼禮部尚書徐光啟以及宗人府宗人令,說他們未經朝議,甚至未經內閣,就行文各布政使司解除宗室禁令,不僅違製,而且荒唐。

    有的直接上書皇帝,顯得既苦口婆心又諄諄善誘地指出,允許宗室子弟經商出仕、操持賤業,不僅與民爭利、大為祖製,而且還不利於皇明江山永固、日月長恒。

    總之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崇禎皇帝即位以來,不管哪個方麵做得都很好,完全是一副聖君氣象,但是關於施恩宗室的這件事情,確確實實是做錯了,懇請皇帝收回成命。

    對於這些朝臣的上書和彈章,如今的崇禎皇帝可不會像過去的崇禎皇帝那樣,一遇上這樣的事情就大驚小怪地進行回應。

    現在,對於這樣的事情,他根本不予回應。

    一方麵,不管是轉回內閣,讓內閣商量對策,還是舉行朝會,在朝會上公開議論,都是下下策。

    另一方,宗室事務,說到底,是皇家自己的事情,一旦現在拿到了朝堂上通過朝議來處理,那麽將來後患無窮。

    再一點,這一次皇帝讓禮部與宗人府發往各地的部文,雖說沒有內閣副署的朝旨或者皇帝正式的詔令更有權威性,更能代表大明朝廷,但是這個事情本身,並不需要各省布政使司去具體執行什麽,隻不過是告知而已。

    如果禮部或者宗人府在皇帝授權的情況下,連這樣的權力都沒有,那麽今後還能指望禮部和宗人府去幹什麽呢?

    特別是對那些朝臣和禦史言官們,在上書之中拐彎抹角地想要提醒皇帝注意的事情,崇禎皇帝早就考慮得一清二楚了。

    有錦衣衛和東廠,還有那個勢力正在快速擴大之中的內務府,崇禎皇帝還擔心各地的宗室藩王或者宗室子弟,能夠瞞著自己搞出什麽名堂來麽?!

    他根本不擔心。

    再者說了,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雖然解除宗室子弟從事四民之業這個禁令,目的是為了給將來改革宗室爵祿製度做準備,但是這個做法本身,卻是非常符合宗室子弟們的利益和願望的。

    明朝中期以後,社會上商貿發展迅速,經商致富早就已經不再是什麽賤業了。

    定國公徐允禎欲言又止想說而又沒有說出來的東西,正是這一點。

    朝廷對宗室雖然有禁令,不讓經商,不讓租賃,不讓從事士農工商四民之業,但是根本管不住各地宗室追求財富的欲望,做買賣的,放高利貸的,可以說比比皆是。

    實際上,這個禁令,到最後隻是管住了那些乖乖聽話的老實人而已。

    與此同時,對於大明境內那些封有藩王的地方官府,以及轄區內有藩王封地的布政使們來說,這也是一件好事。

    這些親王、郡王、鎮國將軍們,以及其他無所事事遊手好閑的宗室子弟們,對於天下各地的地方官府和官員們來說,他們不隻是各地的寄生蟲,而且還是各地的吸血鬼。

    若能讓這些宗室子弟們也能夠自食其力,地方官府也能少點供應祿米的壓力。

    各路禦史言官的上書雖然熱鬧非凡,但是內閣裏的幾位大佬,卻誰也沒有出聲。

    如今在京的內閣輔臣之中,孫承宗如今專注於理順新五軍都督府的繁重軍務,除非皇帝谘詢,作為軍機大臣的他,已經很少對政務輕易說話表態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