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八七一章 施恩宗室(1/2)

    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在即位之初殺了魏忠賢,並下狠手清除了閹黨之後,很快就在天下士民、宗室、勳貴的心中,成為了大明朝前所未有的聖君了,同時也是靠著這一點,迅速坐穩了皇位。

    後世總有人詬病,說崇禎皇帝殺閹黨是好虛名而釀實禍,認為他不該殺閹黨,殺了閹黨明亡就是必然。

    對這個說法,這位來自後世的崇禎皇帝當然聽說過,不過卻並不認同。

    初來乍到的他還是按照崇禎皇帝曆史上的做法,殺了魏忠賢,而且比原本曆史上殺得更狠。

    為什麽要這麽做?這麽做是為了得到一個聖君的虛名嗎?

    當然不全是為了虛名,但是必須得說,在崇禎皇帝繼位之初能有一個聖君的名頭,對他坐穩皇位至關重要。

    關於名聲這種東西,在你手上的實力足夠強大的時候,當然不過是虛名而已,要不要都無所謂。

    可是當你的手上沒有任何實力的時候,一個深得天下士民宗室勳貴之心的名頭,卻是極其重要的東西。

    這也就是為什麽,崇禎皇帝在繼位之初一定要殺魏忠賢的原因。

    就是單純為了刷刷聲望,也必須殺他。

    因為當時的崇禎皇帝,什麽都沒有,中興明主的聲望是他唯一能夠抓住並且利用的東西。

    崇禎皇帝是明光宗朱常洛也就是泰昌皇帝的第五個兒子,前麵四個隻存活了一個,就是天啟皇帝朱由校。

    而崇禎皇帝的母親,隻是一個普通的姓劉的宮女,因為偶爾被當時還是太子的朱常洛寵幸,才懷了孕,最後順利生下了他。

    等到崇禎皇帝五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劉氏,因為一件小事觸怒了朱常洛,被朱常洛直接賜死。

    從此以後,一個五歲的孩子,在波雲詭譎處處凶險的紫禁城中掙紮求存,一天天艱難長大。

    先是被交給了所謂的西李撫養,後來因為西李不喜歡他,明裏暗裏總虐待他,他就又被交給了所謂的東李撫養。

    直到太子朱常洛登基成為泰昌皇帝,直到朱由檢那位已經死去幾年的母親被追封為賢妃,他的處境才略有好轉。

    但是,當時這個七八歲的小孩子,卻已經在宮中吃盡各種苦頭了。

    這一點,隻要看看那位與他境遇一樣的天啟皇帝,在登基掌權不久就賜死了泰昌皇帝寵幸的西李、東李兩位選侍,就能夠知道朱由校與朱由檢兩兄弟在這兩個養母手上,到底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罪了。

    崇禎皇帝五歲就死了生母,而且還是被自己的父親賜死的,在這樣的處境中,他能夠平安長大已經是萬幸了。

    後來能夠登上皇位,完全是因為朱由校就隻有這麽一個弟弟,若是再有一個,恐怕就很難輪得上他了。

    也因此,扶他上位的那些文官,雖然說起來也是人人可殺,但卻是他在繼位之初的唯一依靠。

    至於殺了閹黨之後,再回過頭來一步一步地收拾這些人,則是因為他已經坐穩了皇位。

    到了現在,三年多過去了,崇禎皇帝已經不再是繼位之初毫無根基的衝齡之主了。

    他不僅建立了近衛軍,而且親手提拔一批朝中高官、地方督撫和新晉掌軍的勳貴。

    這個時候,聖君的名頭於他而言,才真正成為了一種他不再需要的虛名。

    有了固然好,屬於錦上添花,沒有的話,也不要緊,因為他的手中可打的牌還有很多。

    最重要的是,如今崇禎皇帝有了子嗣,至少有了一個合法的繼承人。

    宗室對他的重要性,當然也就隨即下降了。

    且說崇禎皇帝斬釘截鐵地說完了“當年祖宗立國定製之初心絕非如此”這番話以後,靜靜地看著徐光啟與定國公徐允禎,等待了良久,隻見這兩人始終默默無言,也不接話。

    崇禎皇帝見狀,暗自歎了口氣,知道這樣的事情過於重大,在今天這樣的場合對他們說起來,也過於突兀了一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