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八四二章 海軍都督(1/2)

    大明崇禎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中午時分,剛剛奉旨進京覲見過崇禎皇帝的海軍都督府首任左都督張可大,親自帶著崇禎皇帝的旨意,來到了天津大沽口造船廠,向沈廷揚等人傳達了即日起仿照加利恩號開工建造海軍戰船的聖旨。

    對於首任海軍都督府左都督的人選,崇禎皇帝十分慎重,在軍機處領銜擬定的名單裏麵,挑選來挑選去,同時也是權衡來權衡去,並沒有令他眼前一亮的人選。

    如果早個百十年,如今這個崇禎皇帝還比較好選擇一點,當時那些抗倭名將,不管是俞大猷,還是戚繼光,或者是盧鏜、湯克寬這樣的名將之後,任何一個拿出來,都足以擔起建設大明朝海軍的重任。

    但是到了明末崇禎年間,要想從一堆水師將領或者沿海鎮守總兵之中找出來一個令他真正放心又勝任的海軍都督,實在是有點困難。

    朝廷重組五軍都督府的消息傳出去之後,不管是南京五軍都督府,還是京師的五軍都督府與兵部,都有各種人選,進入軍機大臣和兵部尚書的視野,從而通過軍機處進入崇禎皇帝的眼中。

    比較靠譜的,有博平侯郭振明。

    當初,崇禎皇帝廢了操江總督這個職位,讓博平侯郭振明取代南京勳貴忻城伯趙之龍,提督長江水師兼管江防一應事務。

    博平侯郭振明在長江水師提督的位置上,還算是兢兢業業,奉旨轉運各種軍需物資,運送各種充軍罪人以及移民前往東番、瀛洲等地,也算是盡職盡責。

    但是江防畢竟是江防,江防水師與海軍大不同。

    如今崇禎皇帝正準備耗費巨資打造一直遠洋海軍,而且好不容易說動內閣與戶部,跟自己的內帑一起,為海軍都督府撥款投入,他可不想自己的一腔心血,到最後搞出來的卻又是一直隻能沿著海岸航行,不能離開海岸太久的老式水師。

    尤其是,在如今這位崇禎皇帝的心目中,長江上的江防水師,以及其他一切內河水師,包括運河上的漕營漕兵,都與內地各省都司衛所一樣,都是要轉入內衛軍都督府管轄的地方隊伍。

    讓內地江河湖泊上的水師,與海軍區別開來,分屬於兩個不同的指揮係統,利大於弊。

    別的且先不說,單說相互之間有個製衡,就已經是對皇帝有利的了。

    除了博平侯郭振明這樣的世家勳貴之外,靠譜一點的,還有提議推薦福建總兵盧毓英的,也有推薦浙江總兵張存仁的,當然也有推薦登萊總兵張可大的。

    也有自作聰明的朝臣,直接上書給崇禎皇帝,建議將安東侯毛文龍調離東江鎮,擔任朝廷海軍都督。

    還有的更是異想天開,直接上書建議將鄭芝龍調離閩海和東番,赴京擔任海軍都督的,等等。

    就是在這樣一些靠譜或者不靠譜的人選之中,崇禎皇帝最後權衡來去,敲定了張可大這個連個世爵還沒有得到的登萊鎮總兵官,擔任海軍都督府的首任一把手,即左都督。

    毛文龍和鄭芝龍這樣的人物,崇禎皇帝當然也想將他們從已經類似藩鎮的地方調出來,放到朝堂之上,或者新設的五軍都督府之中任職。

    但是在今時今日這樣的情況之下,朝廷要是這麽做,幾乎百分之百會落下個自己打自己臉的下場。

    不光是自己打自己的臉,而且很可能讓一直還算比較穩定的東江與東番兩個地方,突然生出什麽難以預料的變亂來。

    雖然崇禎皇帝已經在東江鎮轄內預留了不少的後手,對毛文龍形成了製約,比如平壤伯劉興祚的東江右路總兵府,比如瀛洲鎮守府、錦衣衛東江千戶所,以及新設立的東瀛貿易公司,等等。

    但是在大明朝各方圍困和封鎖後金國的關鍵時期,隻要毛文龍不跟後金國暗自勾結,即便他真的成了尾大不掉的藩鎮,如今這位崇禎皇帝也不打算去動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