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八四一章 德萊福爾(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可以說,當時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是名副其實的西歐造船中心。

    荷蘭人的這個優勢,一直保持到了一百多年後的十八世紀初期,當時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就是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家造船廠裏,隱姓埋名學習造船技術。

    當然,這個德萊福爾在懷揣著發財夢,踏上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隻來到東方闖蕩之前,不過是阿姆斯特丹眾多造船廠裏一個普普通通的造船與修船工人罷了。

    而且肯定還不是那種真正有本事的大工。

    因為真正有本事的大工,或者說真正優秀的造船工人,即便是在阿姆斯特丹這個遍地船廠最不缺造船工人的地方,也一定是很吃香的。

    不過即便是這樣,這個德萊福爾對於大沽口造船廠來說,也已經是一個寶了。

    當傑萊米亞斯?範?弗裏特帶著德萊福爾等人,輾轉反側來到天津大沽口船廠之後,沈廷揚帶著荷蘭傳教士範德烈這個翻譯,領著他們直接來到那一堆堆從加利恩號拆下來木料麵前,一個個地,詢問他們各式木料的材質、位置、用途與尺寸。

    德萊福爾從一堆紅毛鬼子之中,迅速脫穎而出,最終成為了大沽口造船廠唯一一個真正拿到月俸二百八十塊崇禎銀圓的大匠師。

    托馬斯-德萊福爾對大沽口造船廠的月俸非常滿意,同時讓他更加滿意的是,他在事後方才從傳教士範德烈那裏得知,他所供職的這家造船廠,居然還是一座皇家造船廠。

    至於兼任著大沽口造船廠總辦一職的沈廷揚,找到一個真正懂行的匠人,他比德萊福爾本人還要高興。

    自從領受皇命來到這裏籌建船廠開始,沈廷揚就沒有過過一天安穩日子,跟著傳教士下南洋,曆盡風波,往返八達維亞商議買船,往返途中還要四處招攬能造船的能工巧匠,然後從一片鹽堿沼澤地上,硬生生地修造出一座初具規模的船廠來。

    雖然一條船也沒有造出來,但是有了兩座船台和船塢,有了從閩浙沿海高薪招募的大量本土船工,還有了一船船從江南以及朝鮮、瀛洲等地陸續運來的樟木、鬆木、杉木,甚至楠木等專門造船的木料。

    如今這些木料,在大沽口船廠的十座木料庫內堆積如山,就等著哪一天開工造船了。

    沈廷揚在閩浙總督府的幫助之下,從福建泉州、漳州,浙江寧波、舟山等地招來的船工,也不是沒有好手。

    其中陳氏三兄弟,陳勝官、陳仲官、陳添官,還曾是泉州一個船廠的船東,出身於船工世家。

    同時,被閩浙總督府推薦的人選之中,還有黃斌卿這種出身於浙江都司沿海衛所,家族世代經營水師官辦船廠的世襲千戶。

    隻是這些全憑經驗辦事的人物,即使從頭到尾參與了將加利恩號一塊塊拆卸下來的工程,卻也做不到將加利恩號按比例縮小,給崇禎皇帝呈上一個加利恩號的微縮模型出來。

    這不僅讓崇禎皇帝有點不放心,就是沈廷揚也在一次次失敗後,對自己寄予厚望的這些人,包括原來加利恩號上的水手船工,都是大為失望。

    不過德萊福爾等人的到來,立刻改變了這個局麵。

    短短半個月後,一個長約四尺,其長、寬、高度完全按照實物比例縮小裝配的加利恩號遠洋夾板船模型,終於擺在了武英殿內那塊巨大的皇明版圖沙盤之上。

    在這塊巨大的並且日臻完善的沙盤之上,東部邊緣是一片象征著海洋的藍色版圖,當初預留下來的麵積,足夠放得下這個需要兩個人才能抬起的戰船模型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