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八一四章 請改兵製(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不過,有了崇禎皇帝後來的一番話後,張惟賢已知皇帝心意已定。

    同時,有了崇禎皇帝的那一番保證,張惟賢的心中雖然依舊七上八下,但卻終究放心了一點。

    這幾人不管立場與態度如何,從紫禁城裏出來之後,都不免要與自己左右親近之士商議應對之法。

    尤其英國公張惟賢,回到府中之後,想來想去,還是把五軍都督府中的一幹世襲侯伯出身的左右都督們叫來,說出皇帝的意思,一起商量個對策。

    這樣一來,消息當然會慢慢傳開,朝野間的各種議論,自然也無法杜絕。

    幾天之後,就在朝野之間的各種議論聲中,在英國公府以及五軍都督府裏擔著世襲職務的那些勳貴們心懷忐忑的同時,兵部職方司郎中牛聚明、兵科給事中李孟辰,率先上書皇帝,請改兵製軍製,統一軍政軍令。

    通政使司將奏折抄送軍機處,軍機處原樣抄送軍機大臣閱覽的同時,原封不動地呈遞乾清宮禦書房。

    而崇禎皇帝既沒有留中不發,也沒有一個字的批示,隻是讓司禮監將軍機處呈上來的兩份請改兵製折,全部轉送內閣諸臣及五軍都督府都督以上大員閱覽。

    牛聚明、李孟辰上書請改兵製,算是將朝野之間私下議論的這件大事給挑明了。

    隨後,兵部、戶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等等一些與軍務沾邊不沾邊的衙門官員,也都看準了苗頭,紛紛上書請改兵製。

    大明朝的官員們,遇到財政、漕運、河道等問題的時候,不見得人人都敢說話,因為這些事情涉及事務,孔子孟子的聖賢書裏沒怎麽說過,但是遇到了兵製軍製之類的問題,人人都敢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當然,這其中自是眾說紛紜。

    有的建議,裁撤五軍都督府及其下轄都司衛所,將五軍都督府的職能轉給兵部,將都司衛所或者並入地方鎮守總兵府,或者改衛所為州縣,化軍戶為民戶,開源節流,增加賦稅。

    有的建議,保留都司衛所之製度,但要清理軍屯兵籍,還衛所軍田於軍丁,恢複祖宗製度,等等。

    還有的從崇禎皇帝前番處理薊北、宣大、漠南等地都司衛所的旨意之中發現了端倪,建議將羈縻衛所、邊鎮衛所與內地衛所區分開來,因地製宜,區別對待,該立則立,該廢則廢雲雲。

    短短幾天之內,數十道請改天下兵製的奏疏經過通政使司被送入大內,然後又在崇禎皇帝的授意之下,被原封不動地抄送給內閣和五軍都督府閱覽。

    又過數日之後,也即崇禎三年五月十日,近衛軍第二鎮的主力萬餘人馬,在都統製使新晉武興伯王輔的率領之下,由大同城出發,經紫荊關,返回保定駐地大營。

    五月十二日,近衛軍第一鎮的主力一萬四千餘人,也在都統製使新晉武定伯馬世龍的率領之下,從朔州方向,穿越宣大之地,經軍都陘、居庸關,返回通州潞河灣大營。

    五月十三日中午,軍機大臣孫承宗、兵部尚書南居益,領著奉旨班師歸來的武定伯馬世龍和武興伯王輔兩人,入宮覲見。

    崇禎皇帝武英殿召見兩人,賜宴同食,並在之前已經封賞二人世爵的情況下,再次加授馬世龍為“金吾將軍”,加授王輔為“鎮國將軍”,在京師內城賜宅,敕建武定伯府、武興伯府。

    馬世龍與王輔兩人感激涕零,出宮行至大明門外,仍回身再拜方歸。

    緊接著,在五月十五日上午舉行的建極殿望日朝會之上,兵部的左右侍郎茅元儀、孫元化,都察院的右副都禦史賈繼春等人相繼站了出來,請求崇禎皇帝革新大明兵製軍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