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八一二章 國之大事(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到了三月中下旬,一切塵埃落定,朝廷大肆封賞抗虜功臣的旨意,終於到達了烏蘭哈達山城,而此時,雲集此地的孫承宗麾下各路大軍,也已經到了糧草將盡的時候了。

    於是,得封一等寧城伯世爵的孫承宗,秉承皇帝旨意,在烏蘭哈達重新劃定了喀喇沁諸部、庫倫部以及多倫部在西拉木倫河流域的地盤,將西拉木倫河中下遊兩岸以及納裏特河以北大片草原,劃給了這些站在大明朝一邊的蒙古部落,在烏蘭哈達城外的山上刻石記事之後,率領薊鎮邊軍和遼左邊軍啟程回撤。

    一路上,更是分配了薊鎮邊軍和遼左邊軍在薊鎮邊外的防區,然後在各城、各堡分派一批批邊軍留守駐防。

    就這樣,一路南歸,一路安排,直到回了熱河堡,向赴任的熱河巡撫馬士英等一眾文官武將交代了熱河以及烏蘭哈達等地區各項事務之後,他才放心歸來。

    對於這樣的老臣,崇禎皇帝一向都是敬重有加,若其在西拉木倫河以北草原,伏擊黃台吉回師遼東的建虜大軍有功,那麽封他一個侯爵,自是不會有什麽吝嗇。

    這一次,孫承宗一行剛到京師,崇禎皇帝派到德勝門外專門迎接他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兼禦前侍從武官處掌事太監褚憲章,就接上了他,一行人乘著馬車,快速來到了紫禁城的宮門外。

    崇禎皇帝這麽做,所要展示出來的,正是對孫承宗這位朝廷重臣的高度重視。

    同時也是告訴京師朝堂上的各路大臣,軍機大臣寧城伯孫承宗在當今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依舊非常重要。

    當然也是告訴所有人,當今皇帝免去孫承宗的兵部尚書之位,並在李邦華這個晚輩都封了一等侯的情況下,隻封孫承宗為一等伯,而且還是塞北名不見經傳的寧城伯,並不是孫承宗地位下降的跡象。

    就是在這次帶著身邊重臣接見孫承宗的時候,崇禎皇帝聽完有關塞北情形的稟報之後,當即恩準並稱讚了孫承宗對薊北熱河等地的一應駐防安排,然後對孫承宗等人說道:

    “朕聞,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太祖高皇帝開國之初,定下衛所兵之,軍戶子弟平時耕種務農,戰時抽調上陣,不費朝廷一錢一糧而兵非自足。誠良政也!

    “然則,自太祖高皇帝設立衛所以來,大明朝兵製綿延至今,已近三百年矣!各地都司衛所,製度鬆弛、操練荒廢、軍紀敗壞、兵不堪用,徒有衛所之名而無其實者,更不知凡幾!

    “朕亦知,此等事遷延至今,弊病叢生,積重難返,絕非卿等之過!然則,知其弊而改之,卻正是朕與卿等之責啊!”

    明朝中期以後,五軍都督府以下各個都司衛所軍備廢弛的情況,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人不知道,而且孫承宗、徐光啟、南居易這樣的人物,在萬曆、泰昌、天啟時期都還曾經上書議論過兵製的問題。

    崇禎皇帝本人對衛所軍備廢弛非常不滿這一點,在座的幾個朝廷重臣也都心知肚明。

    若非如此,崇禎皇帝之前就不會收拾世代把持著南北兩京五軍都督府的舊勳貴們了。

    而且若不是對現在的衛所製度敗壞的情況極端不滿意,崇禎皇帝之前也不會在北直隸地區推行衛所改製,化軍戶為民籍,改衛所為州縣了。

    對此,一直力推朝廷編練新軍的徐光啟,以及親自參與主持了北直隸邊內衛所改製的孫承宗、南居益,都很清楚。

    隻是這一次大戰過後,崇禎皇帝欽命在熱河、宣府、大同、河中等新辟邊外之地,重設都指揮使司的做法,又讓幾個人看不明白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