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八一一章 敵友之間(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之前的種種猜疑、不滿、怨言、疑慮叢生,在孫承宗率軍抵達英金河畔的烏蘭哈達之後,全都煙消雲散了。

    不過可惜的是,孫承宗此行的主要目的,卻落空了。

    不管是黃台吉率領的建虜軍隊,還是後來阿巴泰率領的建虜軍隊,以及跟隨他們向北撤退的蒙古仆從軍,都沒有從西拉木倫河北岸經過。

    喀喇沁和庫倫的騎兵小隊,以及遼東鎮左路的遠探夜不收,越過西拉木倫河,越過納裏特河,往北深入百餘裏,也沒有發現建虜軍隊回師經過的痕跡。

    黃台吉當初率領大軍西征察哈爾的途中,曾經意氣風發地南下西拉木倫河,來到過英金河畔的烏蘭哈達山城的北麵。

    當時他選擇了繞道往西,而不是徑直南下,就是不願在這片堅城、墩堡、擋馬牆遍布的地帶,浪費上太多的時間。

    如今,自己率領的十萬大軍失敗而歸,與此同時遼東腹地又遭受輪番進攻,雖然這一切使得黃台吉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翅膀馬上飛回遼東去,但是曆來注重謀略算計的黃台吉,卻深知沿著西來的道路回師,怕是要遭受明軍和喀喇沁人的伏擊。

    這可是他黃台吉曾在遼東對付明軍的拿手好戲,又怎麽能不謹慎小心一點呢?

    因此,自從突圍離開了歸化城之後,黃台吉率領各旗殘部迅速北上額仁浩特,在額仁浩特稍事休整之後,沒有沿著來路東歸,而是搶掠裹挾了附近的蒙古部落之後,往北穿越瀚海,繼續率軍北上。

    最後,在漠北蒙古車臣汗部人馬的接應之下,黃台吉及其麾下各旗殘部在損失了大量人丁馬匹的情況下,總算是在嚴冬酷寒之中越過了戈壁大漠。

    當初跟隨黃台吉突圍北上的女真和蒙古騎兵三萬餘人,到了這個時候,活著越過瀚海抵達車臣汗部的人馬,已是不足兩萬,而且差不多人人帶病,各個有傷。

    跟隨北上的那些漠南蒙古部落在北上途中也是離心離德,一個接著一個率領本部所剩不多的人馬不辭而別。

    有的部落,迷失在風雪之中不知所蹤。

    更多的部落首領則率部離隊,投奔了漠北的其他兩個大部落。

    其中一些跟著林丹汗改信紅教的漠南部落,轉往西北,前去投奔同樣信奉了紅教的劄薩克圖汗部,那些未曾改信紅教的部落,則前去投奔土謝圖汗部。

    因此,當黃台吉最終抵達率部抵達車臣汗部駐牧地區的時候,一路跟隨的終究還是當初從東蒙古草原上帶去的科爾沁、烏珠穆沁、紮魯特、紮賚特等部。

    而這幾個活著穿越瀚海率部歸來的東蒙古部落,經此一戰,與黃台吉麾下各旗一樣,都是損失慘重、元氣大傷,各部怨聲載道、亟待休整。

    麵對各部傷病滿營、馬瘦人更瘦的局麵,即便是一貫自詡雄才大略的黃台吉,除了下令各部就地休整之外,也絲毫沒有別的辦法。

    就這樣,在漠北的漫天風雪之中,黃台吉率領各旗殘部,一邊在車臣汗部的接濟之下駐足休整,等待阿巴泰的那支人馬,一邊派了嶽托率領部分人馬冒著酷寒往東報信。

    黃台吉的決斷讓其麾下各旗及隨行的東蒙各部人馬吃盡苦頭受盡了磨難,但是卻也讓他麾下各旗及隨行的東蒙各部人馬躲過了明軍的伏擊。

    也因此,幾個月過去,孫承宗率領薊鎮邊軍和遼左軍隊,以及喀喇沁部、庫倫部等蒙古騎兵共計馬步軍數萬人,在烏蘭哈達山城以北和西拉木倫河南岸地域頂風冒雪駐兵數月,最終並沒有獲得期待中的戰果。

    除了將西拉木倫河一帶歸附女真人的那些部落留守的老弱部眾牧民嚇得聞風北竄,舉部北遷之外,應該說是一無所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