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八一零章 積重難返(1/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崇禎皇帝的時代,遙遠北方的羅刹人,已經開始踏上了他們一路往東的殖民曆程。

    而當時的中國商人,其實也已經將北方的貿易,越過漠北蒙古各部,做到了更北方羅刹人的境內。

    這樣的貿易路線,自然不能因為範永鬥等晉商的被抄家而斷絕。

    如果民間的商人不願意冒那麽大的風險北上,那麽崇禎皇帝就要自行來組織一支支由皇家出資和控製的商隊不斷北上了。

    當然,對於如今的這位崇禎皇帝來說,設立四大恒公司,直接目的隻是用來填補晉商被抄之後留下的貿易空白。

    至於將來北上聯絡漠北蒙古,共同防備羅刹人東侵的事情,還遠算不上是當務之急。

    算得上當務之急的,除了如今蟄伏於東北積蓄力量的建虜後金國之外,就是大明朝內部的流民問題了。

    如今北方春耕的節氣已經到來,京師周邊各地的田野之上都是繁忙勞作的農夫。

    宣大地區也好,新入版圖的熱河、河套地區也好,之前參戰有功的各鎮將士們的軍功田,正在這幾個地方的督撫力推之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塞北之地冬季很冷,但是當冬季過去之後,其一望無際、遼闊無垠的原野,盡是可以耕種的農田,足以安置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在關內無以為生的無地農民。

    崇禎三年的正旦大朝會結束之後,朝廷又一次詔令天下各地督撫官府,派員遣送轄內流民,北上宣大邊外、薊北熱河開荒屯墾。

    如今數月過去,一批批、一隊隊來自河北、山東、淮北、河南等地的無地農民,正奉了朝廷發往各地的招墾令,一路沿著運河北上,絡繹不絕地從居庸關、紫荊關北上宣大,從古北口、喜峰口北上熱河。

    大量山東、登萊的無地少地百姓,在旅順鎮守府、安東鎮守府和圖們鎮守府的招攬之下,渡海北上,前往這三地移民開荒。

    當初被建虜裹挾北去,途中又被李邦華率軍解救的大同難民上萬人,在被帶到了歸化城後,被就地安置在了歸化城的周邊。

    而之前崇禎皇帝曾經下令在居庸關打開軍都門接受的那一批批宣大難民,在天津府大沽口船廠一帶,經過了數月的以工代賑之後,也沒有被允許返回宣大。

    而是從此定居津門,被新近正式搬遷到了天津的直隸總督府,直接留下墾荒。

    幾百年後,很多人都會以為像天津這樣的地方,一定早就是人滿為患了,根本不存在開荒屯田的條件。

    實際上,這是一種典型的誤解。

    直到明朝末年,天津衛一帶及其周邊,仍有大量的沼澤田野未曾被開辟為阡陌良田,如今在梁廷棟和沈廷揚的支持下,安置數千戶來自宣大的難民綽綽有餘。

    通州、遵化、永平、白冶城等地的武備院各個廠礦,如今更像是吸納青壯人口的無底洞。

    不管朝廷多少青壯人口送過來,這個區域遍布的槍炮廠、水泥廠、冶鐵廠、煉焦廠等工廠,以及煤礦、鐵礦、石灰礦等等礦山,總是感到人手不足。

    也正因此,數年之前京師街頭常見的流民乞丐,如今也都不見了蹤影。

    順天府衙門以及京畿之地的各州府衙門的監牢裏,除了斬立決絞立決之外,其他的大小罪行,一律罰作勞役,或者充軍和流放。

    罪行重一點的,流放到瀛洲鎮守府去或者圖們鎮守府去,罪行輕一點的則就地發往遵化、永平等地的礦山勞作。

    不僅街頭上的流民乞丐為之一淨,就是京畿周邊北直隸各地的牢獄也差不多為之一空。

    遊手好閑的無業遊民少了,京畿之地當然穩如泰山。

    而隻要京畿之地以及北直隸穩如泰山,那麽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就沒有什麽可怕的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