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七五一章 接受現實(1/3)

    麵對這個有點冷場的結果,康迪紐斯當然也知道問題出在哪裏。

    因此,傳教士範德烈帶著來自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總督府的使者畢德諾一到京師,他就立刻去見了畢德諾。

    正愁與大明朝廷扯不上關係的畢德諾,見了康迪紐斯之後,了解了新近發生在大明西北的木速蠻殘殺耶穌會傳教士的情況之後,很快就與康迪紐斯同仇敵愾、一拍即合。

    畢德諾一邊口頭答應資助耶穌會在華的傳教事業,資助耶穌會的保安團,一邊等待著大明崇禎皇帝的接見,然後派人返回巴達維亞,向荷蘭的總督傑拉德-馮-韋斯報告此事。

    西北木速蠻暴亂的局勢瞬息萬變,湯若望等耶穌會傳教士在西北的情況也是危在旦夕,這讓康迪紐斯心急如焚,一直在催促著畢德諾趕快行動。

    但是畢德諾此次前來另有重要的事務要與大明皇帝會談,所以必須要等到見過了大明朝的皇帝陛下之後,才能有所行動。

    就這樣,在這兩個人的焦急等待中,崇禎三年正月初六日的下午,終於等來了大明崇禎皇帝的接見。

    “尊敬的大皇帝陛下!首先,本人謹代表荷蘭駐巴達維亞總督府傑拉德-馮-韋斯閣下,祝賀皇帝陛下親率軍隊,贏得了一場足以令您名垂後世的戰爭!”

    畢德諾在康迪紐斯的陪同下,一進入乾清宮東暖閣的禦書房之中,就一邊行禮,一邊對崇禎皇帝這麽說道。

    精明的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北上之後,了解到了大明朝的情況之後,當然也在觀望。

    如果大明朝在這場戰爭之中失敗,那麽他們當然就會是另外一幅態度,另外一幅嘴臉了。

    包括之前的葡萄牙駐滿喇甲總督府的使者佩雷斯,也不會那麽容易就被崇禎皇帝的一番話所打發了,也不會那麽容易就同意崇禎皇帝對於緬甸所作出的那一番安排。

    那個佩雷斯雖然在崇禎皇帝的麵前,提都沒提前不久發生在居庸關外的那場戰爭,但卻並不意味著他沒有受到大明朝在那場戰爭中所取得的勝利的影響。

    大明朝取得了針對北方野蠻人入侵的重大勝利,意味著,從今往後北方的威脅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除,也就意味著大明朝將會有更多的精力、財力和兵力,應對來自南方邊疆地區可能發生的衝突。

    這對荷蘭人來說,以及對覬覦緬甸的葡萄牙人來說,可都不是一件好消息。

    不過這些人借著朝賀正旦的機會,前來大明京師求見大明朝的皇帝之前,也都做好了兩手準備。

    如果大明朝的君臣好說話,比如說如同其他東方國家的君主一樣膽小怕事,那麽他們就提出高一點的要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