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七三五章 如何抉擇(1/3)

    永樂皇帝派遣大軍征服了安南之後,將安南化為了大明的郡縣,但是之後隨著永樂皇帝將目光轉向了北方,先後五次率軍親征漠北,大明朝的軍事重心也跟著不斷往北轉移。

    原本派駐在安南境內的精銳明軍,也是一再抽調回北方作戰,而隨著明軍的不斷撤離,安南境內也開始接二連三地不斷發生叛亂。

    其中有的打著陳氏子孫的旗號,有的打著黎氏子孫的旗號,各自煽動起了不少安南人追隨。

    就這樣,此起彼伏的叛亂一直持續到了宣德年間,此時打著黎氏子孫旗號的叛軍黎利集團逐漸做大,交趾布政使司在安南境內許多地區已經無法行使有效統治。

    宣德二年十一月,宣德皇帝因為多年勞師糜餉而無功,遂下旨交趾三司盡撤軍民北還。

    到了宣德五年的時候,黎利遣使朝貢,上表稱臣,請求大明朝廷給予冊封。

    宣德皇帝心中不爽,既不想封黎氏為安南國王,但同時又不想再起刀兵,因此以繼續尋訪安南之前的王室陳氏子孫為由,就是不肯封黎利為安南國王。

    到了宣德六年,黎利再次遣使朝貢,送來了更多的金銀器物和各種禮物,並且重金賄賂朝臣。

    這一次,宣德皇帝終於鬆口,封給了他一個權署安南國事的名號,算是承認了黎氏的地位。

    如此,到了正統元年,黎利的兒子黎麟,以恭賀英宗皇帝登極這個理由,再次遣使朝貢,向剛剛登極的英宗皇帝貢獻了大量金銀寶物,終於換得了安南國王的封號。

    黎氏得封安南國王之後,很快就鞏固了內部統治,然後就不把大明朝廷放在眼裏了,表麵上雖然稱臣依舊,但是私底下卻以安南黎氏王朝的皇帝自居。

    比如黎麟得封安南國王之後,私自給自己的父親黎利上諡號為太祖,而黎麟死後,他的繼任者也給黎麟私自上了一個諡號為太宗。

    特別是他們表麵上奉大明正朔,而私底下則采用自己的年號。

    這一點,大明朝廷雖然知道,但卻沒有辦法給以懲罰。

    在黎利得封安南國王,在安南建立了黎朝差不多一百年之後,嘉靖六年的時候,一再發生於安南的故事又一次上演了。

    黎朝權臣莫登庸篡位,奪了黎氏的安南江山,建立了安南曆史上的莫朝。

    此後安南戰亂不斷,忠於黎氏的黎朝臣子擁護著黎氏的一支子孫逃到了南方,成為了南朝。

    而篡位的莫氏則占據著北方,成為了北朝。

    與此同時,當年黎氏請封的故事也在莫氏身上重演。

    大明朝廷得知安南發生戰亂,權臣莫登庸篡了黎氏的王位,莫名其妙地再一次堅持黎氏為正統,就是不肯認可莫氏的王位。

    直到嘉靖十九年的時候,在莫登庸不知道第多少次遣使請降、上表稱臣之後,嘉靖皇帝終於點頭同意接受其歸附,不過卻削安南國為安南都統使司,隻授予了莫登庸安南都統使的職務,算是確認了莫氏統治安南的地位。

    莫氏的安南北朝因為是權臣篡位,所謂地位始終不是很穩,在北朝的統治基礎也不是很牢固,不僅始終沒有能夠消滅南朝黎氏,而且自己反而越來越衰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