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六七六章 奴酋北逃(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當桑幹河北岸這場遭遇戰的結果,在數日之後,傳到了居庸關中的時候,崇禎皇帝聞報雖然心疼不已,但卻立刻下旨對近衛軍第二鎮的表現進行褒獎。

    並且立刻指示閣臣徐光啟,負責牽頭督促宣府、大同、近衛軍第一第二鎮監軍禦史,以及京營監軍禦史、提督勳臣們,核查上報各部傷亡失蹤將校士卒人數,以備戶部戰後安排撫恤事宜。

    接到這個消息之後第二天,在居庸關中幹著急的崇禎皇帝,就又接到了來自大同巡撫範複粹、大同鎮總兵官祖大壽以及大同鎮監軍禦史吳甡的聯名奏報:

    “奴酋黃台吉所部突破重圍,在得勝口建虜鑲紅旗軍隊和蒙古仆從軍的接應之下,從得勝口逃走了!”

    接到這個消息之後,在禦前侍從武官和行在軍機處人員薑曰廣、牛聚明、陳士奇、吳偉業等人的忐忑不安之中,崇禎皇帝默默無語了一會兒,最終歎了口氣,什麽也沒說。

    此時的他,心中說不上來究竟是失望多一點,還是解脫多一點。

    沒有在居庸關下,也沒有在宣大之地,將黃台吉這個建虜後金國的核心人物靈魂人物留下,他當然有些失望。

    因為黃台吉再次出了長城,進入漠南草原之後,對於這一支幾乎全部都是騎兵或者騎馬步兵的建虜軍隊來說,那可就真的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

    但是對於眼下的這個局麵,除了再次派人去聯絡孫承宗統籌塞外明軍注意防備,注意攔截之外,他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而且對於在紫荊關、居庸關下相繼取得的這些戰果,以及剛剛得知的大同鎮在大同保衛戰、得勝口保衛戰中取得的一些戰果,他也算是頗為滿意了。

    天啟六年滿桂和袁崇煥在寧遠城取得的寧遠大捷,雖然用紅夷大炮打傷了奴兒哈赤,但是戰後割取到的建虜首級不過數百個而已。

    就這樣,已經號稱是寧遠大捷了。

    與這樣的寧遠大捷相比,居庸關之戰、紫荊關之戰,甚至是大同保衛戰、宣府保衛戰豈不都是大捷中的大捷了嗎?

    崇禎皇帝心中其實也很清楚,論單兵作戰能力,或者說野外作戰能力,建虜軍隊中的百戰老兵,遠遠超過一般的明軍士卒。

    若不是把戰場放到了京西內長城沿線,若不是因為有著居庸關、紫荊關這樣的險關要隘可以堅守,可以憑借,這一戰額後果不堪設想。

    即使以近衛軍第一鎮、近衛軍第二鎮這樣裝備了大量燧發火槍的軍隊來說,在大同盆地一馬平川的曠野上,或者在漠南蒙古一馬平川的草原上,麵對數倍於自己的建虜和蒙古騎兵,想要取得如今這樣的戰果,根本沒有可能。

    而建虜騎兵一旦脫離了京西軍都陘一帶溝壑縱橫而且築有大量堡壘要塞工事的山區地域,立刻就恢複了強大的機動性。

    若不是黃台吉這次在居庸關下損失慘重而且自己左臂骨折負傷疼痛難忍,急於撤回塞外獲得一個喘息之機,那麽憑借著他麾下仍有五千五百多人的建虜正黃旗女真辮子兵,照樣可以在大同盆地之內縱橫來去。

    隻是他知道,這次南下攻打明朝的機會已經喪失,戰略已經失敗,而原先定下的目標已經沒有可能實現,自己再留下來除了徒增危險之外,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所以,黃台吉在居庸關之戰結束後逃到懷來城,簡單處置了自己骨折的左臂之後,休整了一夜。

    第二天上午,即留下嶽托押運繳獲的財物,命令莽古爾泰率領剩下的大軍斷後,自己則當機立斷率領正黃旗的五千五百餘騎撤往大同,趕去匯合大同城下尚不知情的正黃旗十個牛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