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六六六章 曙光乍現(1/3)

    這一戰,近衛軍新編第二鎮死傷最重的,正是麻登雲、孫祖壽帶去梨花尖水門處的那三營騎兵。

    這些騎馬上城步戰的騎兵,沒有裝備新式的火器,身上的戚刀盔甲雖然十分精良,但論單兵作戰能力仍然不是建虜精銳的對手。

    登上城頭緊急補位的三千人,傷亡了一半還多。

    不過正所謂泥沙淘盡始到金,經曆過建虜正藍旗辮子兵瘋狂進攻還能幸存下來的那些人,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精銳,成為這三個營頭裏的骨幹。

    紫荊關下的激戰結束之後的第二天早上,王輔和方孔炤二人聯名的捷報,就被一隊緊急派出的信使快馬送往了居庸關方向。

    與此同時,十一月十七日的上午,原本計劃要等到莽古爾泰的消息傳來之後再做決定的黃台吉,也再次怒氣衝衝地率領著麾下的建虜和蒙古大軍,來到了八達嶺下。

    而這一切,卻要從杜勳跟著滿珠習禮手下的兩個科爾沁騎兵來到懷來城說起。

    十一月十六日的上午,杜勳滿肚子忐忑不安地,跟著兩個語言不通的科爾沁騎兵,一起離開了居庸關。

    來自滿珠習禮麾下的兩個科爾沁騎兵,一前一後,將杜勳夾在中間,沿著時寬時窄的軍都陘一路往北。

    滿珠習禮進入居庸關後,崇禎皇帝沒有限製他的自由,反倒讓牛聚明將他與其麾下侍從安排到了一起,給予了皇親國戚的禮遇。

    等到定下了杜勳作為答複的使者之後,牛聚明又讓滿珠習禮自己挑選兩名科爾沁的侍從人員陪同前去。

    且說,杜勳三人離開了八達嶺所在的山穀出口之後,地勢逐漸開闊起來,三人轉而往西,一路來到了榆林堡外。

    在榆林堡,三人遇到了奉命留駐此地警戒居庸關方向明軍的正黃旗牛錄額真何洛會。

    何洛會一看來了明使,留下本牛錄的一名分得拔什庫(牛錄額額的副手)守衛榆林堡,自己親自帶著數十騎精銳,押送三人去了懷來城。

    黃台吉聽說居庸關那邊這麽快就有了回應,心中也是急切,立刻就讓人將杜勳三人帶到了他如今所居的前懷來衛指揮使官署召見。

    十一月十六日下午未時,也就是紫荊嶺上的激戰剛剛落下帷幕的同一個時間,黃台吉在懷來城中的行宮之中高官雲集,建虜正黃旗、鑲紅旗的貝勒大臣們,漠南蒙古歸附後金的各部首領們,又一次聚在了一起,人人都在等待著居庸關送來的答複。

    這個答複到底是什麽樣,對於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來說,都是相當的重要。

    若是居庸關方向的明朝大臣或者鎮守大將屈服了,甚至距離居庸關並不遙遠的明朝京師的君臣屈服了,那可就太好了。

    因為對任何一位真正有頭腦的首領來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佳的選擇。

    但若是明朝一邊沒有屈服,那麽又該如何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