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五五三章 石柱土兵(1/3)

    此前已經持續了幾乎一夜的小雨,使得地麵有點泥濘,但是地麵的泥濘,絲毫沒有影響秦拱明麾下石柱白杆兵們整齊有力的陣型。

    三千人排成了三個長方形的陣型。

    每個陣型一千人,分為四個縱隊。

    最左側一隊二百五十人,都是精選的壯漢,個個左手持盾,右手持槍。

    其他三隊則都是清一色的石柱白杆槍。

    石柱土兵之所戰力非凡,除了石柱土兵們悍不畏死的性格以及嚴明而又殘酷的軍紀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的白杆槍造型獨特。

    除了白蠟杆的槍杆堅韌,槍刺長而鋒利之外,還有一個構造,就是石柱白杆槍的槍頭上,還有一個鋒利而堅韌的倒鉤。

    整個造型十分類似宋朝時候的冷兵器鉤鐮槍。

    但是與鉤鐮槍不同的是,白杆槍的倒鉤彎曲的弧度更大,完全是個倒鉤的形狀,而不是鉤鐮槍的鐮刀形狀。

    與宋代的鉤鐮槍相比,白杆槍除了這個槍頭上的倒鉤之外,槍尾還有一個活動的鐵環。

    可以說,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手中的白杆槍,是一件集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強大的長柄冷兵器。

    不僅可以在平原地帶結成大陣用來刺,單兵作戰的時候還可以鉤,而且還特別適宜山地戰,翻山越嶺或者攀爬城寨。

    尤其是在翻山越嶺或者攀爬障礙的時候,一根白杆槍的長度不夠,還可以通過槍頭的倒鉤和槍尾的鐵環,將一杆杆白杆槍連接在一起。

    正是因為白杆槍的這個強大功能,秦良玉帶領石柱白杆兵替朝廷南征北戰以來鮮少敗績。

    當然了,僅有的兩次敗績,本身也都不是石柱白杆兵的錯。

    而且石柱白杆兵的選擇,也都是死戰不退,基本上都是全數陣亡。

    薩爾滸之戰中明軍大敗,奴兒哈赤率大軍反攻,當時秦良玉的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領白杆兵,在渾河之戰中頑強阻擊建虜大軍。

    在前線官軍整體崩潰的局麵下,秦邦屏、秦民屏兩兄弟率領的數千白杆兵,為了掩護其他官軍撤退,麵對建虜重騎,死戰不退,最後陷入重圍。

    這次被圍,雖然數千白杆兵幾乎全軍覆沒,但是卻給建虜騎兵造成了一比一的殺傷,直接讓建虜大軍的腳步停在渾河東岸。

    而秦良玉的兄弟秦邦屏,就是在渾河阻擊戰中壯烈戰死,其部白杆兵除了秦民屏率少部分突圍而出以外,其餘數千人全都跟著秦邦屏戰鬥到死。

    第二次失敗也不是白杆兵的錯,而是貴州巡撫王三善的錯。

    這一次,又是朝廷大軍在撤退途中崩潰,在其他各部官軍慌不擇路相繼逃散的情況下,秦民屏率領白杆兵始終護衛在統帥王三善左右,最後陷入數萬彝兵的包圍,在王三善中箭落馬意外戰死之後,秦民屏也放棄了突圍,最後一起戰死在了水西。

    這一戰,六萬官軍大逃亡,最後十不存一,唯有秦民屏率領的白杆兵戰到了最後,發揮出了正常的水準,以石柱土兵三千殺死水西彝兵過萬,使得奢安麾下的彝兵止步於鴨池河,不敢再次窺視貴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