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五四四章 敢不效命(1/3)

    安阿倫帶著奢崇輝趕回慕俄格山城,稟報水西西線軍情的同一個時間段內,南京兵部侍郎武之望,也帶著大批軍餉彈藥糧草等輜重物資,經過艱辛跋涉,趕到了貴陽。

    武之望正月裏就押著糧草餉械從南京出發了,一路上走的主要是走水路,而且都是逆流而行,先從長江水道逆流而上,到嶽陽轉入洞庭湖,然後西進,從洞庭湖上的沅江口繼續逆流西進,最終抵達到沅江上遊清水江畔的凱裏。

    這一路上,雖然始終都是走水路逆流而上,行進的速度很慢,但是畢竟水運暢通,每一天都比上一日更接近貴州,更接近貴陽。

    等到武之望及其手下南京兵部員外郎陳子壯等一行人,抵達貴州都勻府,並從都勻府的凱裏上岸之後,才發現之前一直嫌棄的水路有多麽可貴了。

    從貴州東部都勻府的凱裏往西去,那真是山脈連綿山脈,峰巒重疊峰巒,點也點不清,數也數不盡,說是“地無三尺平”可能有點誇張,但說是“地無三裏平”,那肯定是說輕了。

    一行人三月初到凱裏,在都勻知府陳熙韶的鼎力支持下,就地征集了大量騾子、馬匹、獨輪車和民夫青壯,運送糧草輜重,一路翻山越嶺往貴陽進發。

    貴州都勻知府陳熙韶,萬曆三十九年進士,廣東南海人,正是這次跟隨武之望押糧餉前往貴陽的南京兵部員外郎陳子壯的親伯父,所以辦起征發民夫騾馬轉運糧草的事情來,雷厲風行,不遺餘力。

    若不是這層關係,武之望一行人在都勻府北部的凱裏地方,恐怕還要耽誤更長的時間了。

    就這樣,到了凱裏之後,又經過將近一個月的艱辛跋涉,三月裏的最後一天,武之望一行終於抵達了貴陽城外。

    原本的曆史上當然是不存在這一次的餉械糧草補充的,因為當時的南京戶部,也沒有餘錢餘糧供應朱燮元的貴陽前線。

    朱燮元調集川兵、滇兵以及湖廣土司兵搞四麵迭攻,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大軍集中起來,以優勢兵力重拳出擊,一舉搗毀水西安氏的老巢,聽起來十分爽快豪邁。

    可是,大軍集結起來之後,所需要的糧餉,可是一個朱燮元無法承受的數量。

    當年王三善親率六萬大軍,氣勢如虹,打得安邦彥丟盔棄甲,狼狽逃竄,可是結果又如何?

    到最後,終因道路不暢,糧盡而退兵,入水西六萬大軍,活著推出來的十不存一。

    當時的朱燮元正在四川巡撫的任上,這樣的慘痛教訓,他當然銘記在心。

    曆史上,朱燮元複出到任貴州之後,令滇兵在西、川兵在北、石柱保靖土司在遵義、廣西狼兵在安順等地“收水西周邊二百裏之粟”。

    史書上隻是這麽簡單一句,而在現實中執行起來會有多麽殘酷,後人很難想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