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四零九章 想幹什麽(2/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而金鎏、崔鳴吉等人不同,這些南來的北人失去了平安道的土地產業,就等於是失去了家族的一個根基和退路。

    包括申欽、吳元謙,以及其他一些反對割讓平安道、鹹鏡道的朝鮮官員,有的固然是因為出於朝鮮人樸素的民族情感,但是更多的則是因為損害到了自己家族的利益。

    但是不管如何,尹昉在這個問題上卻沒有多少退步的餘地,派出使者去大明京師,請求重歸大明宗藩體係,這是他搞出來的。

    而且他的親弟丟了平壤城都沒有被治罪,若是這個節骨眼上,在重歸大明宗藩體係的問題上出了岔子,那麽接下來他的地位就有可能被降虜派所取代。

    在事明還是事虜的問題上,尹昉的立場是比較有彈性的,既不是單純的親明派,也不是單純的降虜派,確切地說,他是朝鮮政治傳統之中一以貫之的那一派,也就是事大派,或者說是事強派,誰強大就投靠誰。

    而在他看來,後金國不過是偏居遼東一隅的蠻荒之國罷了,雖然後金在遼東對戰明軍的時候,打了不少的勝仗,但是與幅員遼闊的大明朝相比,僻居遼東的後金,終究是一個小國而已。

    這就是他為什麽身為領議政,卻還是想要推動朝鮮依附大明的原因。

    另外一點就是,如今身在後金都城沈陽,備受後金上層貴族信任和看重的朝鮮人薑弘立、韓潤等人,都是李倧和尹昉這些人的死敵。

    李倧是靠政變上台的,而被趕下台的光海君,正是薑弘立和韓潤等這些人的主子。

    而且天啟七年春,建虜征服朝鮮的時候,不僅薑弘立、韓潤等人麾下的軍隊是帶路黨和急先鋒,而且建虜打出來的旗號,也有一條,那就是李倧得位不正,聲稱是朝鮮大臣薑弘立請大金兵為朝鮮撥亂反正,為光海君支持正義的。

    當時,李倧為什麽不往南逃跑,不往全州或者釜山方向跑,而是非要往江華島跑?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前朝鮮國王光海君李琿被他囚禁在江華島的離宮那裏,一旦李琿落到了建虜手裏,那麽李倧的這個朝鮮國王之位就坐不穩。

    最後李倧跑到江華島沒多久,就在江華島被建虜包圍了,而且很快就服軟投降了,歸根結底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如今,這些人在後金正得用,而漢城的這些降虜派,又幾乎無一例外地與薑弘立和韓潤等人明裏暗裏保持著聯係。

    麵對這樣的情況,李倧和尹昉這樣的人又能怎麽想呢?

    尹暄回到漢城之後,李倧和尹昉這些人就已經知道了大明的要求,也知道了大明的底線,他之所以還興師動眾地前往黃州迎接大明天使到來,就已經說明,大明朝的底線,能改變的話當然好,而若是不能改變的話,他也準備捏著鼻子接受。

    試探的辦法,就是將大明朝的要求拋出來,讓朝臣們討論。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個,是甄別出隱藏在朝中的敵友。

    第二個,借助反對者的反對,試探一下大明的要求有沒有鬆動的可能,畢竟割讓北方的土地,擱在哪個人的身上都會招來罵名。

    如今試探的結果已經出來了,大明的要求看來是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改變了,那麽宣政殿中的小朝會就是一無所獲了嗎?

    當然不是。

    既然已經試探出來朝中隱藏的敵友,正好接著大明天使在場的機會,讓他們冒出頭來,然後將他們全數鏟除!

    這是李倧的想法,也是尹昉的想法,更準確地說,這是他們的合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