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三六一章 又是陽謀(1/2)

    幾位內閣閣臣此時見皇帝聽完首輔李國的話之後沉默不語,以為皇上不同意首輔的說法,頓時人人心中都是狐疑不已。

    這幾位內閣閣臣雖然事前並沒有就這件事情做過討論,但是共事這麽久,對同一個問題彼此可能會有什麽樣的態度和立場,基本上相互之間都是知道的。

    李國的說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前內閣的意見,所以他們見皇帝沉默不語,以為皇帝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過了片刻,見皇帝不說話,孫承宗便打斷冷場,躬身說道:“陛下,去歲八月以來,閩浙沿海諸州府遷移海嘯災民往東番安置,迄今已經半年有餘。據閩浙總督府呈文所報,在這短短七個多月之內,鄭家船隊累計往東番島上送達閩浙災民,男女老少多達四十餘萬口。陛下,男女老少四十餘萬口,其中丁壯恐怕不下十萬。”

    說完這個,

    孫承宗看了皇帝,接著說道:“對朝廷而言,將災民轉移安置,固然是個一勞永逸的好辦法,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閩浙沿海人口流失,土地荒蕪,稅賦也必然隨之減少。閩浙總督府報請暫停官府移民,其中也有他們的顧慮和難處。

    “除此之外,這些人口到了東番,且不管能夠安居樂業,於朝廷不過是減輕了賑濟的負擔,但對於鄭氏卻是壯大的基業。其中丁壯十萬口,稍加訓練就是東南海上十萬兵,朝廷又豈可毫不在意?!”

    “況且閩浙兩地沿海官府搜羅遷民,已經激起浙江嘉湖民亂,豈可不慎之又慎?

    “是以,臣以為莫若順勢同意閩浙總督府之奏請,暫停官府強製之移民,至於閩浙粵南直窮苦百姓,願意出海往東番者謀生,概不禁止即可。”

    聽到這裏,崇禎皇帝知道是自己的沉默不語,讓幾位閣臣產生了一些疑慮,因此當下說道:“卿等所說都是老成謀國之言,朕心中十分讚同。將數十萬災民一股腦兒地扔在東番島上,若是任憑其自生自滅,未免有損朝廷仁德之名,也背離了朕拯救災民於水深火熱的初衷。

    “朕看不若這樣,如今閩浙沿海災民轉移安置既然已經告一段落,內閣可行文閩浙總督府,閩浙兩地州縣官府可繼續張榜鼓勵民間移民屯墾,至於上下搜索抓捕遣送災民出海之事,即行暫停。

    “另外傳旨鄭芝龍,著其妥善安置島上移民,該賑濟的一定要及時賑濟,若閩浙糧價居高不下,可往安南、占城、滿剌加等番邦采購稻米,切不可使島上移民衣食無著、饑病而死。”

    說完了這個,崇禎皇帝話鋒一轉,對幾位閣臣說:“是否繼續移民之事,就先這樣處理。接下來卿等議一議,對於東番島上的荷蘭人和佛郎機人,朝廷又該如何應對?”

    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徐光啟躬身說道:“陛下,臣嚐與龍華民、艾儒略、湯若望等西洋教士,談起泰西諸國情形,對佛郎機人、荷蘭人略有所知。

    “眼下,佛郎機人已經一分為二,各自自成一國,較大者為西班牙國,較小者為葡萄牙國。租住壕鏡澳的佛郎機人即是葡萄牙人,而占據南洋呂宋大島的則是西班牙人。

    “至於荷蘭人,據說曾經也是西班牙國之一部,後因經營海上貿易而強大,遂脫離西班牙人而自立。

    “這幾個泰西國家皆不甚大,葡萄牙人與荷蘭紅毛夷人更是國小民少寡,而且相互之間嫌隙深重。彼等遠渡重洋,占我島嶼,所依賴者不過船堅炮利而已。然而即便如此,比之我大明水師恐怕也並不全占優勢。

    “以臣之見,

    武英殿中書舍人沈廷揚之附片頗為可行。此事不需朝廷出兵,陛下隻需一紙聖諭,令鄭芝龍大舉增兵東番可也。東番島原已為鄭氏所盤踞,想來此時鄭芝龍要比朝廷更為迫切,必不會有違陛下旨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