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三五零章 一毛不拔(1/2)

    聽見前院傳來腳步聲,洪承疇緩緩地睜開眼睛,微笑著看向李邦華,而李邦華兀自眯縫著眼睛,麵無表情地,看著大堂外那數棵高大的刺槐。

    將近中午的督師府院內,陽光透過高大的槐樹枝丫,灑落在青磚鋪就的地麵上,一切顯得靜謐而又祥和。

    不過,前院傳來的腳步聲很快就打破了這片寧靜。

    隨著腳步聲傳來,一個頭發花白、身著錦衣、身材顯得肥胖臃腫的老頭,在一左一右兩個人的攙扶之下,緩步走進了這處院落之中。

    攙扶著他的兩個人中,有一個正是李邦華此前見過的閻思印。

    而另一個衣著華麗的中年男子卻不知是何人。

    在這三人的身後,緊緊跟隨著的正是李邦華麾下的礦營參將李卑和山西兵備副使袁繼鹹。

    到了這時,

    李邦華才像忽然之間回過神來一樣,看著來人,嘴角泛起了一絲微笑。

    還沒有聽見李卑和袁繼鹹的回報,就聽見那個身著親王服飾的肥胖老者一邊走來,一邊大聲說道:“聽說李閣老要見本王,隻不知所為何事?本王年邁體衰,不良於行,就是當今萬歲爺也是知道的!”

    語氣之中帶著幾分張揚和幾分不耐。

    明初的時候,這些宗室藩王多數還算不錯,雖說違法亂紀、欺壓地方是家常便飯,但是關鍵時刻都是能夠領兵出戰、上陣殺敵的。

    特別是朱元璋的那些個兒子們,比如秦王、晉王、代王、燕王、寧王等等,都有很重的兵權,而且本身武藝也都不錯,並不是二百多年之後明朝宗室的廢物模樣。

    即便是眼前這個已經老朽的沈王,他的祖先第一任沈王朱模,在朱元璋的眾多兒子之中,也算是一個文武雙全的角色。

    單聽沈王這個爵位,就知道朱元璋一開始是把他封到了遼東鎮守邊關去的。

    隻不過朱模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一個兒子,朱元璋封朱模為沈王的時候,朱模才十歲,所以沒有離開南京去遼東就藩。

    等朱模成人之後,朱元璋已死,緊接著就是建文削藩和燕王靖難,也一直沒有機會去遼東就藩。

    等到所有大明的天下重新安定下來之後,他的哥哥燕王朱棣當了皇帝了,擔心這些弟弟們學他造反,所以就將所有封在了遼東的弟弟們全都撤了回來,寧王改封在了江西的南昌,遼王改封在了湖廣的荊州,而朱模的這個沈王,一天也沒去過遼東,就被改封在了山西的潞安。

    就這樣,永樂之後的大明朝,就出現了這麽個奇怪的現象,遼王不在遼東,沈王也不在沈陽。

    沈王朱模在永樂六年,終於得以離開了南京,來到潞安府,成為了第一位沈王。

    沈王府一係在潞安府一傳就是二百多年,到崇禎初的時候,現任的潞王朱埕堯已經算得上是大明宗室藩王中輩分最高、年紀最大的幾個之一了。

    從萬曆十二年繼承沈王爵位至今,已經整整過去了四十五年,期間耗死了三任皇帝,而朱埕堯依然堅挺地活著。

    若是不出意外的話,他會繼續活到崇禎九年,然後病死。

    而他那個明朝藩王子弟中最倒黴的沈王世子朱效鏞,剛繼承王位沒幾年,就被李自成麾下的大將劉芳亮抓了。

    而沈王府積攢了二百多年的龐大財富,也一股腦兒地便宜了李自成麾下的劉芳亮所部。

    這一點,與另一個守財奴藩王即西安的秦王府一模一樣。

    曆史上的秦王府富可敵國,

    但就是不肯拿出一丁點的錢糧來犒勞和激勵守城將士,結果在李自成大軍圍困西安沒多久,饑寒交迫的守城士卒就自行嘩變,打開了城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