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二一七章 天壽山下(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就在涿州新軍訓練大營第一批合格新軍士卒陸續甄選出爐的同時,遠在涿州以北一百五十裏外的昌平,天壽山皇陵區外圍的德陵工程,也在十月上旬的時候,終於通過了禮部和內閣的驗收。

    天壽山德陵工程,自從天啟七年九月朱由檢入宮即位之後,就開始修建了。

    曆史上,因為經費緊張的緣故,珍貴木料和巨石短缺,前期陵工修修停停,直到崇禎元年三月才隻是完成了地宮建造,地麵上的陵園及附屬建築,一直到了崇禎五年八月才全部建成。

    十五歲登基、二十三歲就駕崩的苦命皇帝朱由校,死後一直停靈在紫禁城的白虎殿中,到了崇禎元年三月地宮修成數日之後,也就是三月八日,崇禎皇帝為其舉行了葬禮,將棺槨運抵德陵地宮,然後封土下葬。

    這一世,雖然崇禎皇帝不像曆史上那樣財政窘迫,但德陵的工程,還是按照曆史的慣性,直到三月份才完成了地下陵寢的修造。

    監修德陵工程的禮部侍郎何如寵、工部侍郎高宏圖兩人,在完成了地宮的修造之後,就上疏皇帝,說熹宗皇帝的棺槨不能長時間停放在紫禁城,建議皇帝先把熹宗皇帝下葬到德陵地宮裏麵,至於地麵以上的建築以後再說。

    事實上,古代皇帝死了之後何時下葬以及如何下葬都是有一套規矩的,俗話說,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所以大行皇帝的棺槨,最多隻能在白虎殿停放七個月。

    曆史上,崇禎皇帝是同意了類似建議的,畢竟大行皇帝的棺槨的確是不宜在紫禁城中停留太久。

    但是這一次,崇禎皇帝當然沒有同意,並且下旨斥責了何如寵和高宏圖兩人,讓他們加快德陵修造,同時派出司禮監秉筆太監張彝憲,到德陵工地督導進度。

    何如寵是禮部侍郎,負責的主要是德陵的各種禮製設計問題,而高宏圖這個工部侍郎,則是負責德陵整個施工進程的主要責任人,所以當崇禎皇帝的斥責,讓高宏圖心裏十分不爽。

    尤其是崇禎皇帝在三月份把張彝憲派過去監督陵工進度之後,高宏圖很快就與張彝憲發生了衝突。

    高宏圖,是萬曆三十八年進士,一向以聖人弟子標榜,自詡清流,好為帝師,也就是喜歡上書批評教育皇帝,對皇帝身邊的太監內臣更是向來不假辭色。

    天啟皇帝即位不久,魏忠賢當權,他與東林黨一起反對魏忠賢,很快就被奪職削籍,歸鄉閑住。天啟六年春被朱由校起複,任為工部右侍郎。

    天啟七年,朱由校駕崩,朱由檢即位,隨即命他與禮部侍郎何如寵一起負責德陵的修造至今。

    曆史上,崇禎皇帝沒有錢撥款,所以德陵工程進展緩慢,修修停停不說,而且質量低劣,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今,崇禎皇帝先後給高宏圖等人撥了七十萬兩銀子,按理說不管是人工、物料,都已不是問題,但是德陵工程還是沒有達到崇禎皇帝的預期。

    不管是什麽原因吧,如今這位崇禎皇帝對負責德陵工程的何如寵、高宏圖,心裏都有了不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